自行業進入深度調整周期后,川酒事實上經歷過一段低潮期。好在2016年以來,以五糧液為代表的川酒軍團開始呈現分化回暖態勢,經濟指標較前幾年有了一定改善。那么今后川酒板塊究竟會有怎樣新的發展趨勢呢?本文將繼續從“省內二線,舉步維艱;原酒企業,自有難產;七朵金花,覺醒大半;川酒大軍,浩蕩向前”四個方面進行剖析。
一、省內二線,舉步維艱
事實上,此次新一輪的行業回暖是漸回暖和分化回暖,并不是全面回暖。回暖主要集中在全國一線和二線的強勢酒企身上,體現強者恒強的趨勢。同時,行業已經由擴容性增長轉變為擠壓性增長,區域性中小酒企的生存空間進一步被壓縮,體現弱者恒弱的趨勢。
就川酒板塊來說,酒企之間兩極分化的趨勢比較明顯。一方面,一線酒企已經開始階段性回暖和恢復性增長;另一方面,不同于一線酒企的階段性回暖,以紅樓夢、敘府、古藺潭酒、高洲、江口醇、小角樓等為代表二線酒企依然還在谷底掙扎,舉步維艱。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對外擴張難度頗大。首先,川酒二線酒企長期過度依賴基地市場,缺乏全國化布局;其次,川酒二線酒企眾多,彼此內耗嚴重,無力外拓;最后,省外酒企構建了強大的區域壁壘,給予川酒二線酒企巨大的擴張壓力。
二是,對內深受一線擠壓。當前,行業正處于深層次的結構調整之中,川酒一線酒企紛紛實施“價格下移、渠道下移、組織下移”的三大結構下移策略,這就深度擠壓了二線酒企的市場生存空間。
二、原酒企業,自有難產
就四川板塊來說,原酒企業所占比例較大。目前四川全省各類白酒企業約5000家,其中約80%都是以原酒銷售為主。但是,原酒企業一直存在的兩個問題就是集中程度低和產能結構性過剩。尤其是在行業深度調整期,隨著在下游酒企需求量的銳減,導致原酒交易數量大幅下滑,原酒庫存也積壓過大。這就給眾多原酒企業帶來了生存上的危機,甚至部分原酒企業已經在危機中倒閉。
事實上,原酒企業不能簡單的滿足于產業鏈最底端的生產制造。相反,原酒企業應該放大格局,積極布局產業鏈兩端的自有產品研發和品牌營銷。然而,目前大多數的原酒企業仍是強于釀酒技術,弱于產品銷售,更別提品牌營銷了。這就導致自己的原酒培育了許多省外白酒品牌,但是自己的產品和品牌卻在市場上沒有生存空間。究其本質,就是長期的制造型思維使得原酒企業缺乏針對消費者的品牌營銷意識,以及在營銷組織、渠道建設、市場運作等方面均存在致命缺陷。因此,原酒企業的自有產品很難在市場上形成氣候。
三、七朵金花,覺醒大半
五糧液、瀘州老窖、郎酒、劍南春、水井坊、沱牌以及豐谷7家川酒企業構成了川酒的“七朵金花”。在消費升級、中高端擴容、行業分化回暖的趨勢下,在2016年,通過內外部調整,七朵金花已經覺醒大半,主導產品銷售良好,庫存大幅下降,價格穩中有升,主要經濟指標呈現正增長。
例如,2016年五糧液實現營業收入245.44億元,同比增長13.32%;實現利潤總額93.37億元,同比增長12.67%。2016年前3季度瀘州老窖實現營業收入58.80億元,同比增長17%,利潤總額19.75億元,同比增長12.66%,預計全年完成85億元收入,同比增長20%;2016年劍南春營收首次突破80億元,距離百億俱樂部已經不遠。目前郎酒已回到了發展的正常軌道,2016年銷售業績穩中有升。短期發展目標是2018年銷售額達到100億元,利潤率保持20%以上。
四、川酒大軍,浩蕩向前
一方面,未來白酒行業的發展將會趨于集中化,品牌力將被提到一個新的高度,而強勢品牌將壟斷話語權和市場號召力。另一方面,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消費理念趨于向高品質和大品牌轉變。在這個背景下,川酒憑借其長久以來的品質、品牌、以及中高端價位的認知,必將受益于行業發展紅利,迎來新一輪發展風口,集體浩蕩向前。以五糧液和瀘州老窖為例:
一是,五糧液。2017 年是五糧液改革持續深入的一年,結合白酒行業發展和2016 年的經營情況,2017 年力爭實現營業總收入和利潤總額10%或以上增長。并制定了區域突破與品類突破的“兩個百億”的目標:率先實現一個區域(華東)營銷突破100億的戰略目標;在全國酒企中率先實現系列酒突破100億規模的戰略目標。
二是,瀘州老窖。2016年瀘州老窖在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等經營指標均實現了高速增長。2017年開年,公司大單品銷售額整體增幅超過60%,為全年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并提出要向“濃香國酒”的品牌高度、“白酒前三”的領軍地與行業標桿的目標發起沖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