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業資深專家晉育峰在參加中銀國際證券2018年度策略會時,分享了近期對白酒行業的思考和預判——從部分漲價到全面漲價;從單點創新試驗到多點創新驅動;從競爭結構分化到分化初步定型,晉育峰用三個關鍵詞:漲價持續、創新驅動、分化定型形容2018年的白酒產業。
此外,他還提出一個值得全行業思考的變化:90后今年已經28歲,全面步入消費中堅;第一批00后已在2018年成人。面對9000萬的90~95年人群,白酒如何滲透年輕一代的市場?
以下為演講紀要:
基本判斷支點與行業現狀:2017年白酒行業僅是一線高端品牌引領下的結構性復蘇,大量非上市公司和地方性品牌仍在水深火熱中掙扎,主要原因系2014年至今的兩個基本面沒有發生變化:(1)地方品牌高端產品銷量增長乏力,進而盈利能力難以提升;(2)一線品牌不斷向低端產品線延伸,競爭強度增加,地方品牌低端產品營銷費用高企。高端銷量增長乏力疊加中低端營銷費用高企,雙因素導致地方酒企盈利能力提升困難,只要這兩個基本面沒有改變,白酒行業難以談及全面復蘇。一線高端品牌的高速增長與地方酒企的水深火熱將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并存是目前行業現狀。
2017年關鍵詞:漲價、次高端、終端建設
漲價:
本輪高端白酒的復蘇其實是茅臺以一家之力引領的高端白酒復蘇,但本輪漲價存在客觀原因:包括供給側改革“去產能、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四個方面,以及環保力度強化推高上游原材料成本,紙類包裝物價格不斷上漲,紙品包材仍然在包裝行業里占比最高。所以,成本推動是切實存在的漲價原因,18年仍然會存在成本推動因素。
需求放量與消費升級帶來的價格推動只適合于茅臺,消費升級帶來的結構變化是少喝酒喝好酒,從商務及禮品消費角度來看,不管客戶喜歡何種類型的酒,送茅臺最安全。價格200元以下的大眾酒、商務及禮品消費的消費升級最明顯,但高端層面上,不能僅用消費升級來描述,是消費形態發生了變化,即少喝酒喝好酒。
從品牌認知度、價格主導性等角度來看,茅臺是全行業唯一的稀缺資源,近期茅臺出廠價的上漲是全行業對茅臺出廠價的預期。五糧液、汾酒、洋河等白酒17年在不同時期紛紛調高價格,就是對茅臺價格上漲留出空間所做的調整,這方面做的最到位的是郎酒將青花郎替代紅花郎作為主導產品,雖然賭注有點大,但我認為是值得的。郎酒內部醬香酒的定價策略就是對標茅臺減半,茅臺1600元/瓶,青花郎就800元/瓶,
綜上,回顧17年,需求結構和消費形態的變化以及供給側改革帶來的成本上漲推動了以茅臺為首的高端品牌白酒漲價,這些因素在18年還將繼續存在,我個人認為18年白酒價格還會緩慢上漲。2017年茅五郎劍汾洋的出廠價相對到位,18年連續調整出廠價的可能性不大,除非推出新品,但可通過一些營銷手段把市場價格抬高。
次高端:從投資角度看,次高端是一個有概念的群體,目前一共只有8家,其中6家是上市公司。但從行業角度看,次高端概念是一個偽命題,原因:
白酒消費是一種游離型消費,很難實現大批量的忠誠消費,在消費的過程中消費者是游離于高端、次高端和中低端之間,(1)在有一定地位的政、商務場合上,一定是茅五消費;(2)真正看個人消費,基本都是300元以下;(3)300-600元次高端價格帶可能會在特定場合消費,但這種消費是游離型的,忠誠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