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與推進,大批中國企業滿懷期待地踏上了開拓“帶路”的征程,在這其中除了基建、通訊、能源、環保等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的企業之外,亦有相當數量的傳統企業。這些傳統企業如何在“一帶一路”上取得成功,如何利用“一帶一路”的契機實現產品的調整、服務的升級與企業的再造,已經是當代中國一些傳統行業在國內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必須思考的問題。概括而言,“一帶一路”帶給傳統企業的機遇可以歸結為五個方面:
其一,“一帶一路”能夠為傳統企業打開新的市場,從而緩解其在國內面臨的巨大經營壓力。在近幾年來,由于供給側的失衡以及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有相當多的行業處于過度競爭、供大于求的狀態。比如家電行業、電動車行業,就長期處于過度競爭帶來的價格戰中而利潤微薄,但與此同時,這些中國的優質產品卻是許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熱銷貨。在尼泊爾去年與印度交惡導致石油危機時期,中國的電瓶車成為了缺油而不缺電的尼泊爾最熱銷的商品,而在柬埔寨、緬甸、孟加拉,中國的彩電、冰箱、縫紉機也正在成為相當多數當地人民居家必備的三大件。
其二,開拓“一帶一路”能夠為傳統企業由國內品牌升級為國際品牌提供難得的歷史機遇。盡管中國制造長期以來一直存在品牌建設薄弱的問題,但是相當一部分的傳統企業,其實都擁有享譽國內的品牌。尤其是在食品、酒類領域,中國的老字號更是對品牌聲譽高度重視。然而,由于國內市場的局限,中國的這些知名品牌往往始終距離成為享譽國際的全球品牌還差上一步。最為典型的就是中國的酒類企業,盡管中國的白酒、紅酒、黃酒,無論在口感、質量還是在價格上相比于一些發達國家的酒類都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但由于品牌的知名度低,其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中卻總難以占據優勢。隨著“一帶一路”的開拓,這種局面有望得到顯著改變。比如,中國得白酒企業完全可以通過重點拓展中亞、俄羅斯地區來實現品牌的升級與海外市場的拓展,更重要的是,還可以通過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營與調整,為最終成功進入歐美發達國家市場打下基礎。
其三,“一帶一路”能夠為傳統行業提升品質,在國內市場占據主動提供助力。一方面,國內一些行業由于同質性較強,長期陷入價格戰的惡性循環當中。開拓“一帶一路”能夠為相關企業,注入新的元素,從而使其在諸多競爭對手之中脫穎而出。比如旅游、農產品等行業,就可以借“一帶一路”來推出具有特色的產品,來贏得國內消費者的青睞。又比如乳業、食品行業也可以通過在“一帶一路”上開拓奶源地、食材供應地,來滿足國內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視。
其四,“一帶一路”可以為傳統企業提高國際化經營水平,提供磨練、成長的機會。雖然一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有待提升,但其國際化程度并不低,在市場法律、勞工保護、NGO組織等方面甚至有頗多值得我國學習之處。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一些“一帶一路”國家的法律制度往往直接沿襲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在這些地區經營,中國企業不僅是在做老師,而且也是在做學生。今天在“一帶一路”上邁出的一小步,明天就可以成為邁向歐美發達國家的一大步。
其五,走向“一帶一路”可以為傳統企業培養具有創新精神、互聯網思維、全球視野的新型人才。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一帶一路上多元的文化、復雜的情況,讓國內的許多傳統做法不再有效,反而為年輕人的獨立成長提供了機會。在今天的“一帶一路”上,中國的年輕人不僅僅繼承了老一輩能吃苦、能戰斗的優秀品質,而且還成為能夠充分利用互聯網、充分利用國際化合作的時代弄潮兒。這樣一批在海外見過世面、遇過風浪的年輕人,將是傳統企業轉型升級所不可或缺的人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