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2016年茅臺以500億元、五糧液以700億元銷售業績圓滿收官之后,瀘州老窖、古井貢、郎酒、劍南春等酒企2017年再度提出高增長比例——劍指千億目標。
“跨過調整期第四個年頭,感覺行業正在復蘇。”中國白酒行業專家楊承平告訴記者,眾多企業提出百億、千億目標是有跡可循,還是亂放“衛星”?是盲目自信還是行業春天真正來臨?“表面上看行業欣欣向榮,但兩極分化日趨嚴重,全行業復蘇還有很長距離。”
兩極分化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完成釀酒總產量1358.36萬千升,同比增長3.23%;納入到國家統計局范疇的規模以上白酒企業1578家,其中虧損企業113個,企業虧損面為7.16%。
其中,以茅臺五糧液為代表的一線酒企,已然成為行業風向標。數據顯示,2016年茅臺集團實現總銷售額502億元,同比增長19.5%。五糧液集團2016年銷售額已破700億元,同比增長約8%。
從目前各地酒企公布的數據來看,2016年的銷售都有較大的提升和突破。洋河在2016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46.67億元,今年1月就宣稱已完成年度銷售計劃近50%;金徽酒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12.77億元,同比增長8.02%。
“白酒行業上市公司的業績普遍走好,可見在2016年全國性大型酒企和區域性強勢品牌都有很大提升。”楊承平表示,尤其是部分白酒品牌的提價,凸顯出對市場具有強大的信心和抗打擊力。
但對于眾多中小型酒企而言,日子依然不甚好過。“我們現在消化的還是2014年的庫存。”成都邛崍市一家小酒企的老板張輝告訴記者,尤其是大酒企在這兩年忙于消化自己的庫存,對外的原酒采購減少甚至暫停,因此以生產原酒為主的企業釀酒周期和銷售周期都在拉長,銷售困難和資金周轉使得企業日趨艱難。
這在成都、宜賓、習水縣、懷仁等地的中小酒企中,問題十分凸顯,而這些則是沒有納入國家統計部門規模以上的酒企。“在十二五初期很多企業紛紛擴大產能,隨著建設周期的完成,行業也進入深度調整期,銀行開始抽貸,白酒無法質押。”原中國白酒金三角的負責人之一楊先生表示,隨著一線、二線名酒品牌的下沉,區域性酒企的市場份額也受到擠壓進而面臨生存壓力,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復蘇格局。
并購加劇
2月6日,已然完成股份制改革的郎酒公司,宣布力爭在2019年上市,并在2020年回歸百億陣營。
著急上市的還有西鳳酒。這個雄踞西北的老品牌在2016年銷售額完成33.5億元,同比增長2%,其公司對外稱或將于2017年下半年實現A股上市。
“企業要做大,上市無疑是最快的路徑之一。”楊承平表示,目前很多上市公司的業績走好,主要還是在于資本運作和行業并購。從而可以快速擴大產能,掌控新的市場和渠道。在2016年,四川發展酒業投資公司意欲收購重慶詩仙太白酒業、洋河股份(83.010, -0.49, -0.59%)收購了貴酒、古井貢酒控股湖北名酒企業黃鶴樓酒業、五糧液收購山東古貝春酒業51%的股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