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中國酒業十三五計劃的開局之年,也是中國酒業進入調整期“新常態”的第五個年頭。在過去的一年里,頭羊回暖、多數徘徊、強者恒強、弱者愈弱,增長與下行并存,集中與分化并生……諸多行業新跡象給我們帶來了思考。
2017年,中國酒業發展會不會進一步集中與分化,會不會進一步回暖復蘇?!筆者在此文中嘗試著以行業發展的規律為主線,分析預判2017年行業的十大關鍵詞!
一、集中化
在行業發展的周期里,集中化是必然的趨勢,但本輪的集中化不用于以往
的集中化,我稱為“高速集中化時代”來臨,也就是說行業調整強化了市場的分化,強者恒強,弱者恒弱,行業集中度極度上升,CR30的酒企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未調整到位的大中小企業均面臨者位次被刷低的危險!
筆者預判未來白酒品牌將向三個方向集中:全國性品牌向一二線名酒集中;區域品牌向省級前三名集中;地縣品牌向本區域一二名集中;同時中國酒業市場向三個聚焦發展:一二線名酒市場發展軌跡將聚焦優勢板塊,如五糧液表示要打造百億營銷中心;省級龍頭企業將重新回歸聚焦本省化深耕,深挖洞,高筑墻,廣積糧,如衡水老白干從新啟動省內深耕策略,目標直指50億!區域性品牌聚焦縣級市場突圍,在大本營突破3、5個億,面向全省走出去也只有聚焦縣級市場進行擴張才能勝算! 不管是全國性名酒還是區域名酒市場集中化方向只有一個,就是向下、向下、再向下,縣鄉村是一二線名酒與區域名酒決戰的最后領地!
二、產融化
截止到2016年中初步統計,在目前發布的酒類上市企業中,主板上市的有35家,新三板上市有13家,約48家(不含酒類配套服務企業)。如酒仙網、華龍酒業等新三板中的酒企上市時間主要在2015-2016年,其中葡萄酒酒企占比46%,酒類流通企業占比38%。新三板酒類股票陡然擴容。目前,在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上市的涉酒上市公司近幾十家。同時五糧液收購永不分梨、古貝春,古井集團并購黃鶴樓、劍南春控股文君,近期漢龍集團旗下包括豐谷酒業在內的45家企業進入整體拍賣環節等等,預示中國酒業進入“產融結合時代”!
產融結合,即產業資本(多指非金融機構的實體資本)和金融資本的結合,指兩者以股權關系為紐帶,通過參股、控股和人事參與等方式而進行的結合。產融結合是產業資本發展到一定程度,尋求經營多元化、資本虛擬化,從而提升資本運營檔次的一種趨勢。由產到融,是產業資本旗下,把部分資本由產業轉到金融機構,形成強大的金融核心;而由融到產,是金融資產有意識地控制實業資本,而不是純粹地入股,去獲得平均回報。
如聯想集團的財務投資和實業投資的雙輪驅動模式,從聯想來講事實上有多個投資平臺,從天使輪來講,通過聯想之星來做的,而VC方面通過君聯資本,私募通過弘毅資本,接下來通過聯想控股做戰略投資,非常典型的案例是在神州租車做的,大概是2010年的時候就以股權加債權的方式向神州租車注入了十二億的資本,實現了消費現代服務板塊的布局。整體的總結就是事實上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有優勢互補、劣勢對沖的作用。
產融結合對于中國酒業來說,有利于如茅臺、五糧液、瀘州、洋河等大型國有企業、上市企業擴展資本投資運營平臺,同時也有利于通過產融結合搭建中小企業、流通企業和互聯網+酒類企業融資新平臺!從而加速產業整合、調整、優化、擴容、集中!
三、返傳統
自從2012年白酒行業進入調整期,伴隨著互聯網+的興起,O2O、B2B、B2C、線上眾籌、互聯網電商等等新型營銷模式層出不窮,大有革命傳統營銷之勢,但線上加線下創新渠道整體銷售份額不足行業整體份額的5%,未成為主銷渠道。去年秋糖筆者預判從2017年開始,對于大多數中國酒企就不再盲目創新,而是回歸精耕傳統渠道,因為百分之八九十的銷量還是來自線下,來自傳統渠道,傳統渠道不是“失靈”而是“降效”,傳統渠道的價值正在回歸且不可替代!
2017中國酒企主要精力將放在傳統渠道的精益化,并在精進中創新;
餐飲渠道回歸,回歸A類餐飲,媒體化運作,同時要把重點放在以婚宴為主流的大型餐飲,并深度合作倒入宴席城模式;B類餐飲終端主抓引領性渠道如特色餐飲、農家院、城鄉結合部特色店轉移;C類餐飲得到全員的重視,重歸視線成為高線光瓶酒培育的主戰場;
煙酒店渠道回歸,重點放在核心煙酒店背后的消費群體挖掘和培育上,導入煙酒店周邊社區營銷,精耕同時擴面下沉到鄉鎮核心網店建設是趨勢,如洋河當下正在做一件事,開始重點打造鄉鎮核心煙酒店;
連鎖商超回歸,廠家將進一步重視商超賣場作用,特別是一二線名酒和區域地產酒,同時加大與連鎖渠道的專銷專賣合作將是未來一二線名酒及地產區域白酒的一大機會!
四、價擴容
自2016年開始筆者通過走訪河北、河南、山東三地市場發現中國白酒不同主流價格帶市場容量出現了減容和擴容現象, 30-50元盒裝酒市場容量正在逐年畏縮,意味著縣鄉村演戲主流價格帶升級空間巨大,筆者預判未來三年河北、河南、山東等省份縣鄉村50%的大眾婚宴主流消費將升級到80元價格帶,其余部分則多為50元左右產品,20/30元現有婚宴主流盒裝酒市場將被進一步壓縮或淘汰;因此50-80元價格帶市場處于擴容階段;
100-200元價格帶處于常態化的擠壓式競爭階段,也就是100-200元價格帶處于飽和階段,特別是在擁有30億-50億省級強勢品牌省份表現最為突出,如在湖北市場白云邊12年面臨者巨大增長擴容壓力,原因正在于此,100元左右價格帶對于湖北多數區域市場來說已經趨近飽和并進入擠壓式增長階段,如仙桃市場毛鋪黑蕎興起,意味著白云邊市場的畏縮!
200-300元價格帶處于擴容階段,我們在2016年下半年開始看到一個對標劍南春現象,如瀘州老窖的特曲漲價、窖齡酒的漲價,紅花郎十年、洋河天之藍均看到劍南春價格帶(260-350元)的市場潛力與競爭缺位!筆者通過深度走訪河北保定市場發現,在300元價格帶,有兩支規模性品牌劍南春、瀘州老窖老百年(成交價280元左右)均有一個多億的銷量,同時也有一支潛力股地產酒百年保定藍頂(588元一贈一)增長迅速。這兩者現象結合筆者預判未來三年300元的價格帶是地產酒的放量天花板,對于如白云邊、古井、口子、衡水等省級龍頭來說潛力巨大,對于百年保定、叢臺等區域名酒來說是機會,對于洋河天之藍、瀘州老窖特曲系列、紅花郎、茅臺系列酒來說是全國化再造“海之藍”現象的最佳時機。
300元以上價格帶繼續向一二線名酒集中,很難再出現新生品牌,同時預判茅臺會在2017年穩定在1500元左右,五糧液、國窖會在900元左右量價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