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思路與出路
葡萄酒的羊腸小道
西方的酒文化世界觀存在嚴重缺陷,是極其不完整的,甚至是戴著有色眼鏡的。它表現出來不屑一顧的文化排它性,有意或無意疏漏掉了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國,6000多年來喝的傳統固態發酵法白酒和600多年的液態發酵法白酒。這對于中國的酒文化來說是一個內外交困的挑戰,對于世界酒文化來說更是天大的損失。所以,如果因為推崇葡萄酒文化而邊緣化傳統白酒,導致后者沒落,這種此消彼長、以大吃小的發展增長方式將不會使每個中國人感到光彩和榮耀。中國人不能邯鄲學步、亦步亦趨。傳統的白酒和漢字一樣,都是中華的瑰寶,都不能拋棄、不能消亡,新興的葡萄酒更不能“罷黜百家,一家獨大”。葡萄酒文化甚至還要依靠白酒文化的精髓脫胎換骨,除去它的野性和野心,升華為“紅酒”。
西方憑借著歷史機遇帶來的優勢和標榜的“自我中心論”,雖然占據著世界酒業圣壇的高峰,但是徒有其表,向中國人講不明白葡萄酒“產區、杯型、瓶型”三者之間的綜合對應關系。各個葡萄酒生產國孤立地對自己的葡萄酒講得頭頭是道,卻從來沒有將這三者作綜合專題進行講授。如今真正把這個問題找出來,實在讓中國人啼笑皆非。筆者考完了WSET中文版二級,居然都沒有發現老外真的認真去講這個問題了,更沒有悉心去為中國人解答。他們都是分開離散地講,從來不從整體上去綜合研究?赡芪鞣饺肆晳T以個體分割思維去考慮世間事物,他們真的不明白習慣以整體綜合思維的東方人心里到底在想尋思什么。但是我們中國人卻非常需要打破砂鍋問打底,需要答疑解惑,然后突飛猛進。不能學完了還一頭懵懂,茫然不知所措,我到底該拿哪個杯子去倒哪個瓶子里的酒,去喝哪個對應產區的葡萄酒。悟出來的東西和道理,花錢也買不到呀!
除此之外,在紅酒與白酒碰頭的時候,西方搞酒文化的專家對“混釀”與“勾兌”的區別不但毫無意識,更不感興趣,也毫無任何見解與建樹。他們也從來不解釋何為“混釀”,卻讓中國人一直誤以為是將幾種不同的葡萄果粒混合破碎攪拌在一起發酵。原本由于不同地方的品種類型存在差異,有的地方有此品種,有的地方則沒有此品種,且即使同時都有幾個品種,但是它們的成熟期卻不同,成熟時間存在數天差距,這兩個主要原因導致了不可能像中國人顧名思義的那樣,是把不同品種的葡萄不管三七二十一都放在一起混合攪拌發酵。本來就這么輕而易舉可以解釋清楚的問題,西方的葡萄酒文化傳播者卻搞不懂中國人想問的問題所在,而忽略了進一步的解釋,硬是把問題搞復雜化了。這是真正的誤人子弟。
白酒的陽關大道
對于中國燦爛輝煌的白酒文化,在西方人的眼里,他們根本就認為在人類的歷史發展中不值一提,只對從中國訛詐掠奪的金子和銀子感興趣。對于“白酒與葡萄酒的市場磨合、調合以及融會貫通”,西方人更沒有責任心去講不明白。更讓他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是憑什么中國的老百姓要從骨子里自發地稱葡萄酒為“紅酒”?!因為有了博大精深的白酒文化,中國的酒水市場不同于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的葡萄酒市場。因為西方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發生了扭曲,必然導致他們的誤會和失誤發生,甚至連中國人都被他們搞糊涂了。
中國白酒在本土的推廣方式用在國際上也收效甚微,甚至還沒廚房的料酒賣得多。西方的葡萄酒在中國也遇到了發展瓶頸,雖受小眾恩寵,但無法大展宏圖。這些雖然不是紅白二者直接對抗的結果,水土不服、不能因地制宜卻是真正的制約因素。它們都沒留給對方足夠的接觸和融合的機會,可謂“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WSET在新開設的烈酒課程中,并未明確地給予中國白酒,尤其是傳統白酒應有的尊重與地位。這是視力損傷的表現,這樣的飛行員注定飛不了多遠。它實際并未積極推動世界各地酒文化的國際化,反而百密一疏,與其美譽名不副實。所以,它的國際酒類世界觀與價值觀是殘缺不全的,稱不上全面、合格的地球人的杰作。它的認知程度明顯膚淺,可能并非出于冷漠,可能根本就對中國優秀的白酒文化一竅不通。倘若借助“套路營銷”和跨界思維,茅五洋瀘等中國白酒的龍頭企業,是否要聯合起來、化為一體主動提出直接或間接與WSET和/或ISA合作?前途未卜,結果尚未可知!也存在一種可能,或許中國人會獨立自主地在世界上推行一套符合地球人習慣的葡萄酒與白酒文化教育體系。斗轉星移,不能夜郎自大,不能坐井觀天。西方人可以選擇性色盲,中國人卻不能失聰。中國人不能迷信和迷戀西式的葡萄酒文化,它未經徹底漢化和紅化,本來就生無可戀、死路一條,非得經過中國人的馴化才能起死回生不可。
誤入歧途的葡萄酒
中國人應該清醒地看到,西方的葡萄酒文化必須破除、擯棄三個方面才能有所善終,否則就會誤入歧途。西方的葡萄酒文化在風燭殘年之中,也不得不考慮頤養天年。
這三個方面,即:
①文化上的“唯西方圣潔論”;
②歷史與信仰上的“唯基督論”;
③經濟上的“唯上帝論”。
(1)文化上的“唯西方圣潔論”
西方傳來的葡萄酒文化存在誤導中國消費者和抹黑中國白酒與本土葡萄酒文化的嫌疑,以偏概全、混淆視聽、顛倒黑白,將“高雅”偷梁換柱、指鹿為馬為“高尚”。他們的葡萄酒與烈酒文化將中國白酒拒之門外。西方狹隘的酒類世界觀對于調和白酒與紅酒的市場關系,基本上算是軟弱無能、無濟于事。你不去與他交涉,他便絕無改觀的希望與可能。因為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異,由“文化交鋒”到“文化交融”,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還有很長一段時間要磨合。人類的酒文化,需要積極的批判精神與動力,將之升華提純。如果大英帝國的圖書館能夠接受馬克思這位讀者,我們應該樂見它的WSET也能應該能接受和共享馬克思主義化的葡萄酒文化。如果西方人能講清,既有波爾多產區,也有波爾多酒杯,還有波爾多瓶型,而且這樣放在一起更好理解、更好記憶:胖瓶用胖杯(勃艮第型);杯肚的形狀與瓶肩形狀相似的酒杯和酒瓶相配對(波爾多型);外形像身材苗條修長、婀娜多姿的美女一樣的杯型與瓶型結為閨蜜(香檳杯與香檳瓶/起泡酒瓶)。如果他們像我這個中國人如此輕松有趣、談笑風生,西方人固然也應該能接受中國人智造的博大精深、妙不可言的傳統白酒,可惜中國人早就唱出了那首戳破西方酒文化泡影的歌:“不要瘋狂地迷戀我,我只是一個傳說……”
(2)歷史和信仰上的“唯基督論”
宗教只是人類社會發展、運行、管理的虛擬演算機構。2000多年的基督歷史承載不了中華5000多年的悠久文明。
耶穌誕辰2017年,中國本土原生態的葡萄酒遠遠超過7000年,甚至和格魯吉亞的葡萄酒歷史一樣,悠久的歷史更可能達到9000年。耶穌降生之前,那些活在葡萄園里辛勤勞作的古代人們可都不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鬼”。所以,將人類葡萄酒史上所有的功勞都往耶穌身上貼金,是典型的邏輯錯誤,這樣的行為是“反人類”的,是幼稚的小兒科心態。耶穌是基督教在葡萄酒上的代言人和壟斷者,但事實上,用西方人創造的邏輯學來判斷的話,他不是人類釀造葡萄酒的代表,功勞更不是他的。中國人應該趕緊醒醒吧,將葡萄酒與耶穌基督劃等號,這是罔顧事實的、不正確的、不健康的、不公平的。我們祖先的年齡都比你大,你來唬誰?2000年的人成不了神!
“唯基督論”是套在世界葡萄酒文化上的枷鎖,將嚴重制約世界酒文化向人類文明的廣度與深度發展。葡萄酒去基督化理所當然,在所難免。否則它將會嚴重阻撓和阻礙中國科技的現代化,沒有科學的觀點就無法科學地發展中國的葡萄酒文化與產業!
(3)市場和營銷上的“唯上帝論”
“顧客是上帝”這句口頭禪在中國葡萄酒的市場營銷中不可。旱谝唬械拿褡遄诮倘罕姴伙嬈咸丫;第二,這是對人權和人性的蔑視與冷淡,涉嫌欺騙顧客,他(她)明明是人,需要按人禮對待,你非要捏造成神騙人;第三,并非所有的人都是基督徒,這是對其他宗教群眾不尊重,構成褻瀆。事實上,說“顧客是上帝”的都很愚蠢,這是洗腦的神曲,麻痹中國人的外商別有用心,只看重錢,統統都走了神,美國的電商,日韓的汽車商、電腦商、手機商、旅游商每當產品和服務出現問題,哪個把中國人當人看了,他們心中沒有上帝,用的都是過河拆橋的下流手段。中國人不能再受國外葡萄酒商的忽悠。
中國的葡萄酒與烈酒文化怎么能毫無保留地放心交給“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國外傳播機構,由他們任性?中國人遲早應該建立起來自己原創的官方世界酒文化培訓和教育體系,以擺脫西方窠臼的制約,否則跟風就是死路一條。必須做到文化自信,不媚俗、不媚外、不拜金,不盲從于西方,不“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坎坷曲折的白酒
央視順應時代潮流,曾制作播出了《葡萄酒的誘惑》欄目,此外并沒有為它的白酒廣告大戶們統一制作任何一部大型綜合的傳統白酒的珍貴紀錄片,并以此作為民族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這將會導形成社會普遍對傳統白酒文化漠然的輿論導向,白酒文化的精髓可能隨之會在民間被淡忘而失傳。作為向世界展示中國風采的國家媒體,宣傳中國的白酒和中國的春節一樣重要,都不可或缺。
中國的傳統白酒文化向世界傳遞的信號應該是中國和平發展的決心與宗旨,沒有進攻性、侵略性和擴張性的大河文化,它和經過馬克思主義化改造的葡萄酒一樣,都是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質建設與發展,都是為了人類的福祉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中國擁抱世界,世界擁抱中國。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世界三大共同語言:音樂、美術、美酒,分別造福著人類的五官、陶冶著人類的心靈。
在進行白酒的全球化發展之前,中國的白酒必須統一思想,統一發力,統籌發展,在“合作與競爭”、“協同與拮抗”中求同存異,擺脫地方割據的煩惱,避免國酒之爭,調和矛盾,融合發展,最好成立混合所有制的“中國白酒集團總公司”或“中國白酒國際集團”。割據一日不除,最終必將會使中國白酒喪失合力與生命力,面臨被分而治之、各個擊破,甚至消亡的可能慘局。中國人必須要冷靜地想想,法國那成千上萬家大大小小的酒莊是怎么蜂擁而至中國的,并在夾縫中迅速占領中國白酒的地盤!世界五百強的國字頭、中字頭、華字頭的龍頭企業哪家不厲害?
打鐵還需自身硬,中國白酒產業還需從“彎、結、創”三個方面,進行自我療傷,浴火重生。
“彎”——黃曲霉毒素。白酒的原料麥子、玉米、大米、大豆,等易受潮染上黃曲霉菌而霉爛變質,腐敗的過程中代謝產生的有毒副產物就是黃曲霉毒素。這種有毒物質容易檢測卻無法避免,由于其毒性是已知霉菌中毒性最強的,僅次于肉毒霉菌,同時毒性高于氰化物、砷化物、有機磷農藥,甚至比砒霜大68倍。臨床上可以引起急性肝炎、出血性壞死、肝細胞脂肪變性和膽管增生,甚至癌癥(引自網絡)。世衛組織都將其列為一級致癌物了,常規的白酒檢測標準不該與時俱進嗎?進入國際市場就得按照國際標準出牌打造,這是邏輯,而不能沿用有局限性的本土標準。不能只檢測食品添加劑以及甲醇、雜醇油、鉛、錳、氰化物這些有毒有害的物理指標。入鄉隨俗,急人所急,想人所想。想賺地球人的錢,就得按地球人的邏輯出牌。沒有邏輯的東西會被打回原形,哪怕這種國際關注并介意的物質,實際并不在白酒里面存在,哪怕其含量真的為零,你都得根據實際檢測標出,否則麻煩纏身就會積重難返。
“結”——酒糟的空氣污染和酒廠排污的水污染。2014年10月,宿遷市區出現的酒糟味的空氣污染就是案例。全國其它地方也不排除有釀酒廠排放未加凈化的污水,導致臨近河流臭氣熏天的情況。不過前者在短期內早已妥善得到了解決,后者也會隨著去產能化關停并轉而及時解決或永久杜絕。
“創”——由于酒精依賴造成的人體機能中毒,帶來急慢性肝炎和心腦血管疾病等器質性病變,是白酒最大的攔路虎。這是另一層邏輯,醫學是講邏輯和倫理的,不講哲理,講哲理下不了刀子、動不了手術。如果白酒從醫學角度解決了飲用者的后顧之憂,發展問題有可能會迎刃而解。
雄關漫道的酒文化
白酒應向世界展現它優秀、高尚的大河文化的一面,由“高尚”向同時兼具“高雅”發展,才能避免低俗,脫離貪酒、勸酒、酗酒、鬧酒、瘋酒之風。
葡萄酒應在中國展現它優美、高雅的海洋文化一面,由“高雅”向同時兼具“高尚”發展,才能避免高傲,脫胎換骨,脫離野蠻、擴張、侵略、排它的本性。
白酒需要完成國際化、邏輯化;葡萄酒需要完成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化。大勢所趨,人心所向。除此之外,無論哪種酒,都要解決好“人民”與“人民幣”的關系。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愿世界的酒文化,“海納百川,壁仞千里”;
愿中國的白酒文化,“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愿中國的葡萄酒文化,“世事滄桑心事定,胸中海岳夢中飛”;
更愿世界的葡萄酒文化能從“神主”和“金主”時代,大步流星邁向“民主”時代。
化解千年積弊,鑄造萬代利器。
酒之道,國之道;
杯之具,世之妙。
重要說明:部分章節來源于《中外葡萄與葡萄酒》公眾號。(部分節選章節已經在該公眾號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