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總是適合總結和展望;厥2017年酒業,讓我們將目光再次聚焦到“小區域酒企”這個中國酒業最龐大的群體上來。看一看,2017年為中國酒業做出巨大“貢獻”的小區域酒企的現狀與困局。筆者一直致力于小區域酒企的研究與服務,讓我們用思考、探索與創新的方式為旺銷的季節再添一把火,為2018年有所謀。
酒水行業屬于傳統性行業,具有歷史久、體系雜、較落后、數量大等行業特點。在國內數以萬計的酒水企業中,90%以上是小型酒企或更小規模的微型酒企,我們常把它們稱為區域性酒企、小微型酒企、域內酒企或小區域酒企(下文統稱為小區域酒企),這些小區域型酒企是構成中國酒業板塊的“主體”成員和力量。但是,遺憾的是數量級的老大,并不是體量上的老大,更不是酒水行業話語權上的老大(2016年,白酒行業業績排名前三甲的貴州茅臺、五糧液、洋河三家凈利潤之和占全行業的比例接近40%);隨著一線品牌渠道下沉及二線三線省酒戰略調整的加速,小區域酒企生存空間受到進一步擠壓。2018年,小區域酒企尤為值得我們關注和期待。未來,小區域酒企將以怎樣的姿態面對行業?酒行業又有怎樣的風潮影響小區域酒企?值得每一位酒業從業者去臆想和憧憬。
從三大現狀看小區域酒企生死劫
現狀一:宏觀限制、微觀競爭、資本碾壓的大環境不利于小區域酒企生存。
宏觀層面,國家政策(稅收、技術、環評、工商行政等方面)在進一步“抓大限小”,規模以上企業有利于國家管控、有利于板塊發展、有利于產業提升;微觀層面,市場效應將進一步淘汰落后產能、低附加值產業,其小區域酒企亦在此列。很多老字號、老品牌、老企業其實屬于不良資產,屬于被行業或即將被行業淘汰的;資本層面,一線名酒、二線省酒在資本的勢能下或是步步為營,或是重點蠶食著小微酒企的生存空間。酒水行業受資本青睞已久,且與資本合作越來越嫻熟,未來,大環境層面的作用力將加劇小區域酒企升級(升級可以是做加法,如向規?繑n;也可以是做減法,如做點狀的聚焦與突破)。
現狀二:小區域酒企板塊整體性沉沒中?
小區域酒企在全國范圍內均有廣泛分布,較集中區域為山東、四川、貴州、河北、河南及東北大部分區域。目前,“生活得較為滋潤”的仍然是山東和四川地區的小區域酒企。山東消費者對本地品牌的忠誠度仍然比較高,以喝地產酒為榮。其中,消費者普遍認為川酒質量好,品質上乘,其仍然以原酒輸出為主,瓶裝酒輸出低端化現象并沒有得到明顯改善。
其他板塊的小區域酒企仍然多為品牌無序化、產品同質化、價值低端化、諸侯混戰等狀態。湖北板塊或將進一步淪陷,2017年茅臺醬香酒將湖北設為重點培養市場,洋河將在湖北推行“新全國化運動”,川酒龍頭東征第一站必爭兩湖,徽酒軍團實現環安徽戰場必定再取湖北,而湖北酒企第一把交椅之爭尚未決出,諸多區域酒企仍然各自為政,區域生存空間或將進一步受到擠壓。
目前,小區域酒企龐大而各異凸顯,有的銷售額只有數千萬,在生死線上迷茫著、徘徊著;有的剛剛過億元,同樣在發展岔路口處迷茫著、徘徊著。未來,需從個體到板塊的整合,方可以板塊效應御敵與發展。
2017年末,值得一提的是由河南省政府牽頭擂響了“振興豫酒”之戰鼓,區內諸多小區域酒企可算是借到了東風。未來,豫酒有望以“區域板塊形象”面對外來之“敵”。
現狀三:2017年小區域酒企少數有發展,多數處在迷茫和徘徊中。
現象一,一線名酒一路高歌。有心的人看一看以國酒茅臺為首的酒業股表現或許就可以有所明悟了,2017年里酒業股跑贏了大盤小盤,幾乎跑贏了全行業、跑贏了GDP。
現象二,省酒穩扎穩打區域龍頭之勢初顯。2017年省酒和區域強勢品牌業績均實現了穩步增長、市場掌控范圍均有所擴大、產品結構獲得進一步優化、制約瓶頸得到有效解決,其省酒依托區域基礎、品牌底蘊、規模效應已經形成了割據效應,區域龍頭之勢初步顯現。
現象三,小區域酒企多數是停滯不前。2017年多數小區域酒企還在要咬牙關沖量(年度目標仍然存在諸多不確定性),還在探索產品結構優化(產品力或單品力仍然未達到效果),還在勒緊褲腰帶節省費用(仍然在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惡性循環中),功勞簿已經成為廢紙。
2018年,小區域酒企依然會很困難,其整體現狀仍然是——少數有發展,多數處在迷茫和徘徊中。小區域酒企的三個現狀是客觀事實,那么是什么造成了小區域酒企如今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