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千禧一代(millennials)購買力的提升,多年來他們一直被看作是葡萄酒行業的未來。美國人口統計局將千禧一代定義為出生于1982年~2000年期間的人群,總數為8310萬,占美國總人口的四分之一。盡管他們中有些現在還沒有達到合法的飲酒年齡,但是總的來看,美國千禧一代的人口數要高于嬰兒潮出生的一代(baby boom generation)(出生于1946年至1964年之間)。千禧一代對葡萄酒有著不一樣的口味喜好,而且追求高品質、真實性和探索性。
千禧一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整個葡萄酒行業。嘉露酒莊(E&JGallo Winery)的營銷副總裁Stephanie Gallo說道:“他們喝酒的方式更加隨意,并樂于尋求高品質的葡萄酒。”
Total Wine &More的合伙人David Trone也認為,千禧一代對葡萄酒市場來說只會越來越重要,他們是葡萄酒行業的未來,他們正在塑造一種新的葡萄酒購買模式。
然而,嬰兒潮一代仍然占據主導地位。Trinchero家族酒莊的首席運營官兼主席Bob Torkelson指出,目前大約50%的葡萄酒市場仍舊由年齡在50歲或以上的人群主導,問題是千禧一代是否還會像嬰兒潮一代一樣熱愛葡萄酒。
喜好廣泛
Gallo說:“年輕一代的飲酒者更多都是從甜美的混釀型紅葡萄酒和葡萄品種如麝香葡萄入手。”
從千禧一代開始接觸葡萄酒以后,最明顯的結果是混釀型紅葡萄酒發展迅速。Ste.Michelle 酒莊的營銷副總裁BrettScallan發現,混釀型紅葡萄酒在5~10年前的美國幾乎不存在,現在已經成為了葡萄酒行業中的第二大主力,主要還是因千禧一代而興起的。然而,沒有什么東西的流行是永恒不變的。Scallan認為:“葡萄酒,和時尚一樣,每隔幾年就會變。雷司令、麝香葡萄和永遠那么受歡迎的赤霞珠和黑皮諾也同樣吸引著千禧一代的關注。”
此外,千禧一代也更容易選擇一些非常規的葡萄酒瓶型,尤其是3升裝的葡萄酒。
喜歡探索
千禧一代更容易被真實的東西所吸引,如葡萄酒背后的真實人物和歷史的故事。TakenWine 公司的聯合創始人Josh Phelps說道:“有一個真實的故事對千禧一代來說非常重要。”
對于許多千禧一代來說,品質的重要性同樣勝過葡萄酒的產地。Trinchero家族的Torkelson說:“我不確定年輕一代的消費者是否真的在意葡萄酒產自哪里,他們更傾向于通過口感來評價一款酒。”
盡管葡萄酒知識不夠豐富,但是年輕的消費者更容易接受進口葡萄酒。千禧一代不會迷失在追尋葡萄酒原產地和生產國的方向里,他們更在意的是品牌。富邑葡萄酒集團(TreasuryWine Estates)的營銷副總裁Barry Sheridan注意到,千禧一代對澳大利亞葡萄酒的接受程度比年紀大的人群要更高。
而且,千禧一代的興趣并不局限于杯中的葡萄酒,他們會被歷史、傳統以及葡萄酒背后的人物所吸引,普羅塞克的成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雖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它的平價。
邁入高端市場
隨著年齡的增長,千禧一代開始喝更多的葡萄酒,而且他們購買昂貴葡萄酒的比例更高。他們對品牌的認知度很高,由于從小生活條件不錯,花幾十美元買一瓶葡萄酒對他們來說一點都不算奢侈。
千禧一代不喜歡被動地接受市場的推廣,而是更喜歡自己去發現和探索。
對于零售商來說,邁向高端市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千禧一代不可能一下子就跨越到葡萄酒的高端市場,但是他們喜歡探索,想要增廣自己的見識。他們的好奇心主要是針對兩方面,一是新興的葡萄酒產區,二是一些知名的經典酒款,假定他們能買得起的話。
新的平臺
千禧一代不光喝葡萄酒的方式不同,學習和購買葡萄酒的方式也不同。傳統的廣告并沒有被拋棄,但是社交媒體(socialmedia)在接觸年輕的葡萄酒消費群體方面發揮著更大的作用。
毫不奇怪,數字化營銷是最好的靠近千禧一代的方式。與啤酒相比,葡萄酒更難走近消費者和建立品牌忠誠度,數字化營銷就是關鍵,比如,Facebook無論是在吸引消費者方面還是作為一個廣告平臺都是極具價值的。
社交媒體平臺對銷量的促進作用并不是立竿見影的,因為它們畢竟不是一個直接的售賣的平臺。然而,社交媒體能讓千禧一代在學習葡萄酒基礎知識的同時,間接地了解并熟悉一家葡萄酒公司。
千禧一代是處于風口浪尖的一代,與嬰兒潮一代相比,他們有著非常多的不同之處。對葡萄酒,他們比父母輩們有著更強的包容性和開放性,他們非常在意葡萄酒的真實性、歷史性、獨特性和生產方式,對目前一些非主流的葡萄酒和葡萄品種也更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