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伴隨著中國的發展進程而發展,行業的振興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豐富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快樂的慰藉。有文化專家認為,沒有中國白酒的興盛,也就沒有中國值得自豪的華夏文明。
中國酒文化傳承發展
白酒是中國傳統蒸餾酒,工藝獨特,歷史悠久,享譽中外。中國白酒與白蘭地、威士忌、郎姆酒、伏特加和金酒,并稱為世界六大蒸餾酒。白酒是以富含淀粉質的糧谷如高粱、大米等為原料,以中國酒曲即大曲、小曲或麩曲及酒母等為糖化發酵劑,采用固態發酵,經蒸煮、糖化、發酵、蒸餾、陳釀、貯存和勾調而制成的蒸餾酒。
中國從古至今延續的白酒文化,因其時尚、高雅、凝重富有文化內涵的品牌酒受眾廣泛。部分高端白酒因其豐富的人文價值和深厚的文化積淀,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除家庭消費外,更多出現在商務宴請中受到歡迎。滲透于整個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從文學藝術創作、文化娛樂到飲食烹飪、養生保健等各方面,酒與酒文化在中國人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追求發生變化,崇尚健康飲酒、理性飲酒的消費理念已成為新常態和時尚。因而,消費者的品牌意識會進一步增強;高端白酒區域化趨勢明顯,中端白酒消費量大幅度提升,低端白酒品牌化步伐逐漸加快;個性化、功能性產品需求加大,低度、優質的白酒產品將是未來消費的方向。
白酒是地域生態資源的特色產業、生物技術為依托的生物制造業、農業產業化的龍頭產業,這三個定位決定了白酒產業在國民經濟,特別是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據中國白酒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2年我國白酒行業銷售收入4466.3億元,利潤總額818.6億元;2013年白酒產量達1226.20萬千升;2014年白酒行業累計產量1257.13萬千升,同比增長2.5%;今年上半年數據顯示:2015年1-6月生產白酒6237369.66千升,同比增長3.45%。作為全國白酒生產大省,貴州白酒產量與增加值保持同步增長,增長均超過15%。四川累計生產白酒152.4萬千升,同比增長5.8%。
中國名酒香飄世界
白酒中的名酒是按香型評定,有醬香型,米香型,清香型,濃香型,芝麻香型等主要香型。中國的名酒分布呈現相對集中體現的特點。
醬香型名白酒有貴州茅臺酒,四川郎酒等酒。貴州茅臺酒和四川郎酒雖產于兩個不同的省,但是茅臺酒的產地貴州仁懷和郎酒的產地四川古藺在地理位置上非常接近。這兩地都分布在赤水河畔,前者位于黔北,后者位于川南。赤水河經貴州仁懷,習水,再流經四川古藺等縣,至四川合江縣匯入長江。醬香型名白酒中以貴州茅臺酒最為著名,有國酒之美稱。
汾酒產于山西省境內呂梁山東岳,晉中盆地西沿的汾陽縣杏花村汾酒(集團)公司。作為我國白酒類的名酒,山西汾酒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名酒。清代成書的<<鏡花緣>>中所列的數十種全國名地名酒,汾酒名列第一。清代名士的筆記文學中,曾多次盛贊山西汾酒。汾酒屬清香型白酒。
四川名白酒五糧液,瀘州老窖特曲,劍南春,全興大曲,郎酒和沱牌曲酒。我國的各省名白酒中,四川所產的占的數量最多。五糧液,瀘州老窖特曲,劍南春,全興大曲,郎酒,四川沱牌曲酒榮獲國家名酒稱號。除郎酒屬醬香型白酒外,其余都屬于濃香型白酒。
古井貢酒產于安徽省亳縣古井酒廠,古井貢酒屬于濃香型白酒,具有"色清如水晶,香純如幽蘭,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經久不息"的特點。江蘇名白酒洋河大曲與雙溝大曲。洋河大曲產于江蘇省泗洋縣洋河鎮洋河酒廠。洋河鎮地外白洋河和黃河之間,距南北大運河很近,在古代時,水陸交通極為方便。是重要的產酒和產曲之鄉。洋河大曲屬于濃香型白酒。西鳳酒產于陜西省鳳翔縣,曾四次被評為國家名酒。
四川作為中國釀酒基地當之無愧。成都西部的邛崍、大邑、崇州市;四川南部的宜賓、瀘州;川東北的綿陽、德陽;為中國各地提供優質基酒,原酒基地至今散發著醉人的芬芳,銷往天南地北。四川近年來推進中國白酒金三角品牌建設,提升發揮白酒產業的集聚效應,帶動關聯產業發展起到積極作用;飘a業可以會是四川酒業發展的一大方向。
近年來,中國白酒發展出現拐點。白酒業行業專家稱為深度調整期,使多年保持高速發展中的中國白酒業面臨大減速。“陣痛是發展中的必然現象。需要自我救贖,自我變革發展模式。”知名白酒專家席玉認為。
這是一場怎樣的陣痛,會使行業蕭條還是整體提檔升級?行業中人應該有怎樣的思考?怎樣讓消費者愛上白酒,愛上白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