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上午,中國白酒清香品格論壇在京舉辦。汾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表示,白酒有自己的“清香風骨”,有悠久歷史的傳承。汾酒有責任、有義務讓中國白酒真正實現國際化,讓白酒的清香品格走向世界。
李秋喜說,清香型白酒有著受外國人喜歡的國際化香型,執行著與國際接軌的食品安全內控標準,口感好,格調高,適合調制雞尾酒,適當飲用有助于人體健康。清香型白酒擁有著走向國際化的優勢,清香型酒企要借助“一帶一路”歷史機遇,積極擁抱國際市場,促進整個白酒行業的發展。
眼下,白酒行業競爭異常激烈,受內外部環境及消費者飲酒習慣變化等影響,中國白酒的發展需要尋求新的突破口。在李秋喜看來,這一突破口就是國際化。讓白酒走出去,把市場做大,才能告別國內紅海市場的廝殺,迎來真正意義上的轉折。
然而,白酒一直在努力走向世界,卻始終沒能蜚聲四海。李秋喜認為,白酒在國際化進程中存在不少誤區。要真正實現白酒的國際化,必須做到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先抓胃、再抓心”,讓白酒從本質屬性出發。李秋喜認為,好喝是白酒作為食用飲品的本質屬性,人類的味蕾幾乎沒有隔閡。在白酒國際化進程中,要用最優質的白酒去征服他們的味蕾,進而通過文化征服他們的心靈,這樣中國白酒國際化的進程才會更合理。在1915年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以清香為代表的中國白酒就已經獲得了世界認可,這是清香型白酒走向國際的天然優勢,也是我們必須抓住的發展機遇,讓國際化從“口感”出發,用清香“俘獲”國外酒友。
第二,“先健康、再消費”,讓白酒走進老外日常。食品只有滿足了人們對健康的需求時,消費者才會長期食用,酒類亦然。“對于白酒的健康價值,不光是外國人,很多中國消費者的認識也不深。”李秋喜說,“藥酒同源”有悠久的歷史,一些消費者飲酒習慣不合理,長期酗酒傷了身體,卻把鍋甩到白酒身上。這個鍋,酒企不背。
李秋喜稱,科學數據表明,每天少飲白酒有活血通脈、安眠補神、通風散寒等功效。白酒真正實現國際化,最關鍵的是要讓世界認識到白酒的健康價值。
第三,“先品類、再品牌”,讓白酒定位更加精準。白酒有清香、濃香、醬香、兼香等不同香型,每種香型都有著不同的品質、口感、文化等特性,準確告訴消費者這類產品的共同特性,讓消費者選擇到最適合自己的產品類型。目前消費者對白酒香型的認識更多局限于口感層面,對香型背后的釀造技藝、發酵工藝、酒質特點、衛生標準、養生功能等更知之甚少。隨著人們對各類食品要求的精細化,我們有義務讓消費者真正了解白酒,更精準的找到適合自己的白酒。
據了解,山西汾酒尚未發布其2016年年報,就前三季度來看,增長速度較為穩健。1至9月實現營業收入34.01億元,同比增長10.57%,實現凈利潤4.51億元,同比增長23.52%。業內人士認為,在白酒行業整體復蘇明顯的情況下,汾酒加碼文化推廣和健康價值研究,展現出了積極、從容的心態。除實現短期業績目標外,汾酒意在要爭取更高的行業地位,以實現企業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