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宜賓各酒店大堂,還是在宜賓街頭的燒烤攤,來自全國各地的酒商沒有人否認,白酒行業高增長難以重現。18日,2014中國白酒文化節“宜賓白酒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來自中國酒業協會、國務院經濟研究所、中科院的專家提的最多的是“轉型”和“創新”。價格會不會繼續探底?中國白酒的新常態是什么?中國白酒如何國際化?這成為論壇討論的熱點話題。
價格還會探底?白酒價格調整已經趨穩
“白酒行業產品價格體系的重塑、產品結構的重新定位還在繼續,但調整已逐步趨穩。”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表示,今年名酒企業、骨干企業基本實現限量穩價,有利于帶動全行業的發展。
王延才認為,受宏觀經濟變化等方面的影響,白酒的市場需求量放緩,同時由于流通企業眾多,白酒的市場庫存還需要一定的消化時間。受白酒成品酒生產企業消化自身庫存、控制產量的影響,白酒原酒企業產品庫存積壓、資金占用、流通不利的局面仍很嚴峻。
但是,《外商投資指導目錄》出臺,取消了對白酒名酒的外商投資限制,對白酒生產準入細則進行了修訂提高了準入門檻,對白酒生產標準修訂一步推進,白酒產業的標準體系正在不斷完善,對于價格的穩定也將起到積極作用。
反腐打下白酒行業?八項規定前白酒消費已過高峰
城鎮居民白酒消費在2000年已經達到頂峰,農村居民白酒消費頂峰也在2012年出現,國務院經濟研究所市場流通研究室主任王清給出的數據危機感十足。
“即使沒有八項規定,白酒行業也有深度調整的內在要求。”王清認為,經過黃金十年快速增長白酒產能和產量大大高于當前潛在需求。
“八項規定只是對白酒調整周期、幅度和時點上對調整產生了部分影響。”王清的研究顯示,白酒在這輪調整中所受影響相對較小,鮮花市場和高端餐飲經歷了比白酒更為深度的調整。
他認為,未來的白酒市場會轉變為買方市場,依靠高端白酒打江山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不能期望市場再次恢復原有的增長速度和增長結構。
白酒轉型向何方?百姓喝得起的白酒才是藍海
年輕人中和低端市場也是王清眼中的市場藍海。未來,八零后甚至九零后將成為白酒消費的主力,要提前針對他們的消費理念和行為進行消費心理研究。并且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和品牌,強化中低端消費市場,開拓更貼近百姓的品牌。同時拓展細分市場,向定制化、本地化、服務化轉型。
“白酒企業需要開拓的新市場。”四川中國白酒金三角酒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李成云認為,白酒消費從三公、高端等畸形消費市場,轉向了大眾、中端消費常規市場,變化了的消費市場將成為白酒行業新常態,白酒行業市場、價格、品質的調整應該夠成為戰略性調整。既要重視高端市場,又要重視個性化、百姓市場。
“2012年來,四川主動適應白酒行業深度調整,提出打造讓老百姓和得起的好酒。”李成云表示,五糧液、瀘州老窖、郎酒、劍南春等白酒推出了一批貼近百姓的新品種,中低檔的價格買到高品質的白酒,已經得到市場和消費者認同。
中國白酒如何出海?千元白酒無法引領中國白酒國際化
“今年,五糧液出口增長達到29.38%,歐美、俄羅斯成為重要的海外市場。”李成云認為,白酒行業既要注重國內市場,又必須開拓國際市場。
“白酒是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中國白酒有走向世界的實力。”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也對中國白酒未來發展信心十足。
中國白酒如何走向世界?“靠著一千多兩千一瓶的白酒,中國白酒能走向世界?”孫寶國表示,只有符合普通消費者需要的“百姓酒”才能贏得市場。
今年,高粱酒、二鍋頭等中國白酒在韓國市場的份額已經超過日本清酒。孫寶國認為,高粱酒、二鍋頭在韓國成功的經驗可以在其他國際市場復制。“高粱酒、二鍋頭屬于中端白酒,價格定位迎合了國際市場的酒類商品消費。”
孫寶國也認為,中國白酒國際化必然伴隨中國飲食文化的傳播,而日本、韓國包括東南亞是中國白酒國際化的先頭市場。
原酒產業如何盤活?龍頭帶動原酒配套 系列品牌搶市場
過去十年,四川原酒支撐了中國白酒的高速增長,但市場調整讓四川原酒陷入困境。“只有龍頭企業和龍頭產業整合裂變,才能盤活四川的原酒產業。”盛初營銷咨詢董事長王朝成給出了他的解讀。
“五糧液、瀘州老窖都擁有一大批的系列酒品牌,但全國人都知道五糧液,作為五糧液系列酒的尖莊卻望塵莫及。”王朝成表示,五糧液擁有眾多系列酒品牌,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如果這些品牌能夠采購宜賓原酒進行生產,用中低端的價格貼近中低端消費者打開全國市場,宜賓原酒就有希望被盤活。五糧液自有的營銷、服務部門也可以社會化經營,為眾多系列酒品牌進行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