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作引子,從而引起整個酒類行業內企業的新一輪混合所有制改革,或將是這一階段行業調整的核心所在。
中國當前的經濟形勢不容樂觀。有經濟研究人士甚至指出,目前或正處在一場大變革的前夜,歷經三十年繁華之后,一座漂浮經濟汪洋之上危險的“冰山,正在慢慢地擴散深處的裂紋。隨著2014年整個經濟政策“文張武馳”的展開,在整個“冰山”碎裂之前,中國推行了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國資國企改革、財稅改革、金融改革,希望用改革的熱量,將“冰山之險”融解。
與中國當前所處的經濟形勢一樣,酒類行業特別是白酒行業同樣面臨“冰山之險”。它們高度吻合,甚至幾近相似,同樣面臨著歷史上少有的錯綜復雜局面,也一同走入改革的關鍵節點。
改革風頭如此之勁,以致于探路酒類行業的國企民企融合,加快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成為了今年白酒行業國資國企改革的一場重頭戲,現在還在上演。
改革勢在必行
早前,我們對酒水行業此輪的遭遇過于樂觀,大多數人將之視為一場“調整期”或者“深度調整”。在這種基調下,盡管酒類企業積極調整,但仍未給行業帶來全面轉型。事實證明,僅靠調整不足以解決行業的本質問題。
隨著國家層面表現出來的對經濟現狀的全面深化改革路徑之后,特別是在年初全國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本屆政府的首份工作報告中77次提及“改革”之后,“改革”逐漸成為行業共識的方向,改革著眼于深層次存在的問題,啟動新的增長引擎。
具體從白酒行業來看,白酒行業盈利能力強、利潤空間大,改革能實現收入利潤的大幅增長,無疑是上佳的國企改革標的。而從實際情況分析,目前白酒行業16家上市公司中,有12家是國有企業,行業前五名的龍頭企業也均是國有控股。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任興洲對《華夏酒報》記者說,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改革一定會滲透到白酒行業。她認為,很多酒企是當地很重要的國有企業,白酒行業的體制改革可以釋放改革的紅利。
在體制機制的改革上,中國酒業,特別是領軍企業要以改革促發展,借著改革之年的東風,釋放改革紅利。通過國企改革,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決策機制和激勵機制。
“國有酒企有品牌優勢和政府資源優勢,但是存在體制和激勵機制方面對發展的束縛。體制僵化、激勵機制不夠靈活,薪酬水平低等問題,使得人的主觀能動性遠未得到發揮。與當下國企相似,是束縛其發展的最主要因素。因此,酒企應解決企業機制和激勵機制,使得競爭力得以加強,才能更快地完成行業整合。”任興洲表示。
推動改革,推動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不僅限于白酒行業,談及于此,全國人大代表、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明波曾對《華夏酒報》記者表示,改革是“求進”的。一切圍繞激發市場活力和內生動力的改革,都需要企業和政府一起要做好“加減乘除”這道四則運算題。首先要面向市場,外引活力做好“加法”,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在他看來,中國政府改革報告中所提出的“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放開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用好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將推動企業按照市場化要求實施資源配置,從體制上激發企業內在的活力和競爭力。
酒企混改浪潮
早前,古井貢酒通過成功引入戰略投資者,使得古井貢酒發生了質的改變。當下,隨著國資國企混改的升溫,一大波酒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浪潮正在襲來,甚至茅臺及五糧液等白酒國企大佬,也已經開始嘗試混合所有制改革。
作為貴州省的著名國企,茅臺集團在此時也開始著力于改革。今年3月份,茅臺宣布了一系列改革目標。其中提及“2015年開始引進戰略投資者”,未來的新公司,也將擇機并購其他酒類企業或借殼上市。對此,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表示,茅臺的改革是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產權制度和發展混合所有制為重點。
而在7月份,貴州省副省長王江平公開對此事表示了支持,他表示,貴州省委省政府會對白酒行業進行必要的支持,大力引進戰略投資者參與貴州白酒產業,積極鼓勵各類經營主體投身貴州白酒產業。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也倡議,在當前的環境下,貴州酒企應該通過企業體制改革建立起混合所有制經濟,以激發活力。
另一家白酒龍頭企業五糧液也在積極推進。在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宜賓五糧液集團董事長唐橋曾提及,五糧液公司過去的營銷模式是品牌布置,主要是在營銷部門實現公司化經營。唐橋表示,下一步五糧液還要朝混合所有制方面努力,“就是把現在是國有的營銷中心變成營銷公司,在這個過程中,公司也會吸引民間資本進來”。而今年后半年,五糧液已經組建混合所有制銷售公司,并與新希望試水混合所有制飼料項目。
兩外兩家比較知名的白酒企業嘗試“混改”公案,發生在今年9月初的一天,先是沱牌舍得發布的一紙公告,表明公司要重啟停滯多年的改制重組計劃,公司欲引進戰略投資者對公司控股股東四川沱牌舍得集團有限公司進行戰略重組。
緊接著,金種子酒在同一天開始停牌,并發布的公告稱,金種子酒控股股東在籌劃重大事項!度A夏酒報》記者獲悉,金種子酒正在引進新的投資者試行混合所有制模式。
近期停牌的河北老白干也正在啟動“混改”,公司將啟動酒業并購并成立融資平臺,實現管理層和普通員工的持股,或與收購河北老牌名酒沙城老窖有關系。
混改規劃長遠
11月4日,國家發改委就《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修訂稿公開征求意見。此次修訂稿大幅縮減了限制外商投資產業條目,“中方控股”條目數從44條減少到32條,其中“名優白酒需由中方控股”一條取消。取消外資控股名優白酒的限制,無疑有利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順利實施。
除此利好消息之外,在實際層面,當下酒企的“混改”大戲還在上演。
宏源證券研究所食品飲料行業分析師陳嵩昆曾在接受《華夏酒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推薦山西汾酒國企改革預期帶來業績高彈性,而汾酒集團正在推動改革創新。
《華夏酒報》記者注意到,汾酒集團也開始矚目混合所有制改革。在近期的一場新品發布會上,汾酒集團董事長李秋喜在談論“新世界”時稱,面對新世界這一不可逆轉的趨勢,我們別無選擇,必須以“新世界思維”來推動改革創新。
從“新世界思維”出發,汾酒集團走的是改革、創新之路,而且迫在眉睫,其中突出體現為兩個轉型,即國有體制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傳統經營模式的信息化創新。從國有體制、行政化機制轉向混合所有制、市場化機制。
李秋喜認為,過去若干年中,我們一直是在國有體制的前提下,探索市場化機制的途徑,走了很多彎路。國有體制對于市場化機制的束縛和限制是全面的。一直到今天,國有體制仍然沒有很好解決收入能高能低、干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的問題。
事實也在證明,純粹的國有體制,不是生長市場化機制的科學土壤。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根據央企已經實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經驗來看,這樣的體制一般都實現了市場化的運營機制。
有鑒于此,李秋喜將“混合所有制”和“市場化機制”,列為汾酒集團新世界思維下改革的方向和出路。
根據汾酒集團管的初步規劃,汾酒集團定位為戰略中心、投資中心、文化中心、品牌中心、大數據中心、人才中心、技術中心。集團未來將整合為幾大業務單元,主要包括汾酒業務板塊、竹葉青酒業務板塊、杏花村酒業務板塊、集團本部個性化業務板塊、國際貿易業務板塊,未來汾酒集團將通過股權與各業務板塊相連接。這幾大業務板塊最終都要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
汾酒集團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第一步,是幾大業務板塊的銷售部分先行改革。在幾大銷售公司實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場化運營之后,市場營銷必將倒逼上游的產品研發體系、物流體系、生產體系、供應鏈體系等等,通過倒逼機制逐步完成整體的市場化。
汾酒集團將混改計劃是視為“一個總的長遠規劃”,也看好其利在長遠。李秋喜相信,汾酒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將會是一個新征程,也將是一個新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