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國內酒類市場最火爆的不是白酒市場,也不是紅酒市場,同樣也不是黃酒市場。最火爆的當屬預調雞尾酒市場了。以銳澳為領軍品牌的預制雞尾酒用低度、量少、味好、前衛的特性俘獲了80、90后的心,全國多地終端市場一度斷貨,在酒類產品中掀起了一場風暴。
面對火爆的預制雞尾酒,白酒市場不溫不火的狀態不光白酒生產企業著急,經銷商著急,就連白酒消費者也跟著著急。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18歲到35歲的年輕人達3.9億人。這3.9億人正是我們80、90后的特定人群,80、90后這個特定群體正逐漸成為我國的消費主流群體,是一個刺激經濟增長的群體。針對這個巨大的消費市場,白酒企業如何去抓住他們的胃,如何放下身段,如何去深耕這個新生市場成為白酒企業今后發展的關鍵。
白酒
如何抓住“80、90后”消費人群的胃
“白酒度數過高,口感也不是很好,幾杯就醉,醒后傷胃!”這是在鄭州金水區一家公司做銷售的80后高先生對白酒的評價。
“想喝不辣、不刺喉、不耽誤工作的酒。”這是國家酒檢感官鑒評委員會主任鐘杰曾經問一個90后消費者想喝什么酒時的對話。
對于80、90這個特定人群,白酒定位要與如何不傷胃相結合,要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降低度數,減少凈含量上做文章。現在的白酒酒度上的劃分還習慣把40°以下(含40°)的白酒為低酒度白酒,市場上度數最低僅為38度,低于這個度數的白酒可謂鳳毛麟角了。
可能白酒制造行業在制造工藝上有要求,低于38度,從品質、口味和香味上就不能很好把握了,低度白酒可能影響質量。
筆者認為,白酒企業不妨換一種思維,以預調雞尾酒為例,它既有水果的清香和健康,又有酒精的刺激和酷爽,既有順滑的口感,又有悠長的回味。能使人產生一種似醉微熏,欲拒還迎的美妙感覺。
這正是80、90后們所需要的。
如何滿足“80、90后”對自由的追求
隨著社會的發展,80、90后日漸成為酒類的消費主力軍。他們追求自由,喜歡與眾不同,在飲酒時也是如此。
但在這一代人中,他們面對傳統白酒的烈性和與自己格格不入的個性時,要么滴酒不沾,要么勉強應付。業內稱,酒企業如何“搞定”這個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出生、在新的價值觀熏陶下成長起來的新生代消費群體,抓住他們就是王道。
ALCOPOP是ALCOHOL(酒精)與POP(流行)的組合,其詮釋了后現代混合風格的內涵和“放棄游戲規則,只要人人都HIGH”的精神;它是屬于年輕人的時尚至酷,代表不羈與個性、叛逆與張揚、率性與純真、獨立與自我。
預調雞尾酒根據消費者對口味的不同偏好傾心調配,既有口感清爽的淡雅滋味,也有醇厚悠長的曼妙回甘,打造的是在“80、90后”的心中總有一款值得心儀的經營理念。
預調雞尾酒緊緊抓住了追求時尚的品味,在全球采購,選用自法國的干邑白蘭地、俄羅斯上等伏特加和波多黎各和古巴的清爽朗姆。在世界大融合,精品大聚會上做足了文章。在產品定位上,預調雞尾酒打出了飲酒的歡樂與健康的理念并不矛盾的一張好牌,洋酒與果汁的黃金配比混搭的理念時刻牽動著“80、90后”的神經。
如何發揚“80、90后”張揚炫耀精神
“偏重于炫耀”、“希望得到認同感”也是大多80、90后的現狀,所以白酒在市場營銷方面要不斷地調整思路,要去研究80、90后們的需求和個性以及生活習性。
現在,高端市場不好了,轉過頭來搶占中低端市場。不管是高端的茅臺、五糧液還是無名無份的小酒企,都在制定策略,大有展開肉搏之勢,戰場極為慘烈。
酒企都知道80、90后正在成為市場消費的主體,但誰都不敢輕易嘗試全新的產品及銷售模式。河南寶豐推出的“小寶”酒和宋河推出的“嗨80”,迎合80后消費群體,銷量不錯。但這兩款酒的度數均為42度,和真正適合80、90后追求的低度酒還有一定的差距,還沒有完全放下“度”“量”,長期來看不容樂觀。
白酒只有在保證質量、降低度數、減少含量的同時,在品牌推廣上借鑒國外時尚品牌成功經驗的同時,從他們吃喝玩樂方面去研究與飲酒相關聯的思維,站在他們的立場上去做白酒定位、理念、營銷、推廣等方面的文章。只有這樣才能打動他們,才能成為他們的好朋友,才能做出深受他們喜愛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