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白酒上市公司2015年半年報顯示,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03%,凈利潤則同比下降4.31%,雖仍是負增長,但幅度大幅縮小。
為了剔除預收款的影響,以現金流的變化為切入點,將銷售商品收到現金,與應收票據的增加額和應收賬款的增加額相加,計算每一家白酒上市公司的真實銷售數。據此統計,2015年主要白酒上市公司的銷售商品收到的現金整體增加了15%,應收票據額整體增加了2.15%,真實銷售增加了10%。說明主要白酒上市公司收入層面結束了持續兩年的整體性衰退。
再比較2012年到2015年前半年主要白酒上市公司主營收入增長率、毛利率、凈利率、凈利潤增長率變化趨勢,可以看到,這四大指標2012年開始衰退,到2014年見底,2015年同步回升。這也證明了白酒行業已經進入復蘇。
但復蘇之中,容易被遺漏的最重要的信息是,2015年半年報反映白酒的主趨勢是分化,在分化中復蘇,在復蘇中持續分化。
經營穩定性出現分化
在這一輪調整過程中企業核心挑戰來自于兩點。第一,整體白酒產業的價格體系腰斬式下跌,每一家企業都受到了價格體系崩潰的強烈打擊;第二,長期發展積累起來的渠道庫存需要集中清理。在共同的挑戰面前,主要白酒上市公司的經營出現了嚴重的分化,表1是主要白酒上市公司2015前半年收入、利潤,與2012年前半年的比較。
可以看到,茅臺實現了收入和利潤的增長,洋河維持了穩定,其他企業出現了大幅衰退(伊力特的增長是因為在過去兩年剝離了一個虧損的煤礦,并不是釀酒產業增長),一半以上的企業衰退50%以上。
一個企業的經營能力,主要是看在動蕩的環境中,保持收入增長,保持利潤率穩定的能力,所謂的強勢企業總是能在嚴峻的產業波動過程中,維持收入和利潤率增長或者穩定。
川酒整體衰退
統計數據顯示,四川白酒陷入了嚴重的衰退,無論是五糧液、老窖這些一線龍頭,還是水井坊、舍得等二線酒。同時,以洋河為代表的江淮名酒相對地位得到提升。另一個強勢崛起的是茅臺,茅臺市場份額擴大、利潤提升、收入增長。而這種分化還在日益強化。
瀘州老窖是一個很好的樣本,產品線覆蓋高、中、低三個檔次,其高檔酒類毛利率達84.19%,營收同比增長11.95%;中檔酒類毛利率為73.42%,營收同比增長27.11%;但低檔酒類毛利率為28.64%,營收同比下降10.02%。這清楚地反映高端、中端已經開始復蘇,而低端還在衰退,這種分化體現出白酒高中低端的波動周期不一致,高端最早受到調整的沖擊,也是最早脫離危機,而中低端目前還在比較激烈的競爭中衰退。
分化式復蘇
為什么白酒行業會在2015年前半年出現了復蘇?
自2012年到2015年中國白酒收入和利潤數據,可以看出,在白酒大調整過程中,終端消費需求在銷售量和銷售收入兩個指標都是增長的。終端需求沒有發生衰退,而是持續增長,這是白酒走向復蘇的根本原因。
由國家統計局提供的乳制品、啤酒、白酒過去4年銷量增長數據顯示,從2011年到2014年,乳制品需求復合增長率為3.6%,而啤酒同期復合增長率只有0.75%,處于行業大調整中的白酒,在其產業發展的最低潮期,銷量復合增長率為5.56%,大幅超過啤酒和乳制品。這一組數據再次表明白酒的終端消費量,始終處于持續的增長之中,正是這種增長推動了白酒產業的復蘇。
兩年前產業界和投資界的共識是,白酒產能過剩需求不足,白酒產業面臨著價格與銷量同步下跌的雙重打擊,只有經過長時間的波動和調整之后,行業最終才有望重新步入正常的軌道。今天的數據證明,白酒的調整只是價格危機,消費量不存在問題。從產業經濟學的一般規律看,需求從根本上決定了產業命運,一個產業只要需求量始終在增長,就不會形成長期的業績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