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模式總結:
以“差異化優勢”為驅動的中低檔光瓶酒模式,其模式特點是:品牌品類一體、價位準確切入、渠道密集分銷、自然長期培育。
1) 品牌品類一體:牛欄山、紅星既是品牌、又是品類,幾乎擁有品類(二鍋頭)的品牌獨占,品牌知名度高,而品類認可度也很高——二鍋頭不貴,但是是好酒,自己喝和招待都不跌份。
2) 價位切入準確:就切入光瓶酒的主流價位段10-20為主,并做前瞻性的價位布局(紅星藍瓶的500ml-25元、750ml-35元)。
3) 渠道密集分銷:像快消品一樣,做渠道的密集分銷,市場的高度覆蓋(區域、渠道、終端),隨處可見、隨處可買,進一步放大和突出產品的屬性(品牌+品類)。
4) 自然長期培育:沒有針對性的策略做產品培育(局限于資源、組織;即便有,復制的效率不高),更多是通過高覆蓋、高見面率,逐步建立起的消費認知,并形成動銷勢頭的蔓延、擴張(紅星藍瓶)。
02、三種案例背后規律的研究
一、內在邏輯上,三類全國化策略存在著高度的一致性——四個聚焦。
首先,都聚焦企業母品:
無論有沒有雙品牌、分品牌,大背書都是母品牌
1、洋河:有洋河、雙溝的雙品牌,聚焦洋河·藍色經典,母品牌+分品牌;
2、古井:年份原漿是分品牌,母品牌還是古井貢酒,母品牌+分品牌;
3、汾酒:汾酒·老白汾、汾酒·青花汾、汾酒·老玻汾,母品牌+產品/分品牌;
4、牛紅:牛欄山·二鍋頭,紅星·二鍋頭,品牌+品類/產品。
其次,聚焦價位產品
基于品牌邊界,確定目標價位,并匹配產品(一價位有且只有一個產品)
1、洋河:在省外,品牌能夠最大化上量的最佳價位是100元、300元,對應著海、天;
2、古井:在省外的價格邊界是100元左右,聚焦獻禮(幸福版);
3、汾酒:價格邊界比較寬(次高、中高、中低檔),但次高端聚焦可發力、能帶動的青花汾為主導,中下游跟進——100元老白汾持續,老玻汾做50元光瓶酒的前瞻性布局,并已經在區域、整體業績上取得突破。
第三,聚焦利基市場
從周邊板塊的逐漸擴張是主流,但先全國布局再尋找利基市場也是路子
1、洋河、古井:洋河先環江蘇,山東、河南兩大價值高(容量大)、機會大(地產酒相對孱弱)的市場;古井環亳州,商丘、周口先突破,以鄭州為據點推進周邊板塊發展;
2、汾酒:環山西板塊的持續深耕,天津、北京、內蒙、河南、山東;
3、牛欄山、紅星:牛二的換周邊及擴大化、紅星的全國化布局及重點選擇。
第四,聚焦企業長板
1、有策略發揮渠道效率,做精細化運營——洋河、古井
2、有品牌聚焦品牌勢能,做機遇性發展——汾酒
3、有品類發揮獨有優勢,做差異化營銷——牛欄山、紅星
二、這種一致性背后,有著共同的落點——無論采取了哪種路徑,其業績持續增長的過程,就是不斷成為一個價位代表的過程。
03、結語
這一輪行業的增長,名酒效率顯然更快;但并不代表區域性強勢品牌就再也沒有機會。名酒有名酒的優勢,但地產酒只要發揮長板,跟名酒不僅在本地,在全國市場也都還有一戰。
其實區域性品牌與名酒的全面對抗已經開始了,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