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離我們咫尺之間。在快速變化的年代,一年足夠讓你和競爭對手拉開距離。信則備之,疑則棄之。
第一、黃金十年由此開啟
2016年中國將正式開啟葡萄酒的黃金十年。2007-200年的非1理性發展,透支了之后的消費力。
十八大之后,限制三公消費及多項禁酒令等舉措嚴重遏制了政務消費,也自然影響到商務消費。
經過了3年多的調整,畸形消費已被充分擠壓,消費觀念、消費習慣已開始改變,成熟指數日益提高,已經開始走向理性消費。
同時,中國迎來了消費大時代。經過深化改革,以反腐、財政、地產、債務為主的四大風險問題,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中國經濟的系統性風險逐漸收斂。人民幣匯率在過去3年內上升了13%,國際順差縮減到GDP的2%。
可以說,整體經濟的轉型和增長依然要靠拉動內需,其中,吃喝玩樂將扮演重要的角色。2015年的GDP增速7%以下是小概率事件,企穩回升是大概率。
2016年的CPI指數,很可能維持在3%左右。PPI將略有回暖,貨幣政策將以定向寬松為主。人均收入將繼續提高,但差距會加大,高收入人群總體會增多。
中產階層開始形成,70、80后將成為消費的絕對主力。國產葡萄酒產量總體將止跌回升,幅度應該在2%-3%左右。進口葡萄酒將繼續增長。商務消費回升,家庭消費將成為增長亮點。全年全國消費量將超過17億升,人均消費將超過1.3L。
第二、進口酒將繼續增長
由于匯率的影響,導致按照當前的匯率,進口葡萄酒的成本會上升,疊加各種成本,將在7%-10%左右。
就短期而言,目前尚難以判斷,這主要和美元的政策有關。但考慮到當前的國際局勢,以及中國外貿和拉動內需等綜合因素,預計將會進行溫和修正,因為這對激勵內需和改善外貿,對緩解通縮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至于法國酒會不會漲價,值得商榷與觀察。因為價格的上漲與下降,不僅是匯率的問題,核心依然在供需關系。
例如法國2013年的天氣惡劣,也影響了產品供給,但高端酒由于中國市場需求降低,降價是必然。
預計,由于中國的需求回升,2016年的進口量將進一步增長,但增長幅度不會很大。
預計將占全國葡萄酒消費量的30%。法國將會調整對華政策,加大出口力度,但中國對法國酒的進口量依然不會有大的起色,進口量基本會維持在33%左右,進口額將會略有降低,可能會在40%左右;澳大利亞將成為增速最快的國家,瓶裝酒及原酒都將會有所增加,預計進口量和進口額會達到或超過20%左右。
由于匯率及其他國家的政策而導致智利的原酒會受到影響,但依然會是最大的原酒輸出國之一。
第三、品牌差距將進一步拉大
未來三年,中國葡萄酒將會呈現出“格局重構、規則重樹、座次重排”的局面。隨著消費的回暖,一線知名品牌將會加大力度推動銷售,市場回升速度將會最快、最強勁。但二線的大部分品牌、三線品牌和一線品牌之間的差距將進一步拉大。
市場資源也會不斷向強者匯聚。龍頭企業將占有最大的份額,中小品牌將會更加艱難。由于渠道驅動品牌的時代已經過去,單純依靠傳統渠道力的品牌,將會面臨更大的挑戰。
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新興渠道品牌會有增長,但難以判斷銷量,這和運作方有關。進口酒中高性價比、品質有保障、品牌基礎好的大品牌將逐漸獲得市場的青睞。特色產品品牌、特色酒種會有增加,但銷量不會太大。
第四、中國酒莊酒開始崛起
從2016年開始,中國將會迎來又一輪的酒莊投資的高潮,有更多的熱錢會開始考慮投資酒莊。同時,部分產區政府會把酒莊產業經濟納入到重點政策扶植范圍,加大推動力度。
另外,中國酒莊酒的品質日益提高,并開始正確認識市場,價格脫離虛高,開始回歸理性。而且,隨著中國人的深度旅游的發展,酒莊旅游和度假將日漸成為時髦的形態。
而體驗經濟的到來,讓中國酒莊更方便地被體驗,從而會增加消費認知,進而影響購買。還有就是互聯網的日益普及與發展,酒莊形態非常適合互聯網經濟,非常適合個性化的消費,只是很多酒莊還沒有找到最好的模式。
當然,2016年,雖然中國酒莊會開始崛起,但銷量依然不會很大,不會成為市場的主導,快餐酒依然會是最大量的占有者。
第五、局部市場出現價格戰
隨著消費總體回升,市場需求會回暖。雖然由于匯率等影響了產品價格,但總體而言,低價位產品依然將會增多,為了追求銷量,為了參與競爭,為了和大品牌抗衡,部分企業會采用低價策略,導致部分地區、部分市場甚至大品牌也會加入。這次價格戰會比較輕微,不會是大面積價格戰,還沒有真正上升到戰略層面。
一個行業的成熟必然伴隨產業的集中再分化,價格戰不是低水平的競爭,價格戰是追趕型企業崛起的必由之路,只是現在還不到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