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證中國葡萄酒產業發展價值有很多的參照和指標,比如歷史、土壤、氣候、品種等等。從1996年現代葡萄酒產業興起,從2000年后的“東西產區之爭”,從“不要都種赤霞珠”的警示,從國際葡萄酒向中國的全方位滲透和輸出……如果用時間做橫軸,把空間做縱軸,我們就能畫出中國葡萄酒價值的坐標。而西部葡萄酒,跨越了歷史的長河,超越了空間的概念,引領現代葡萄酒業發展的價值和地位,也就躍然紙上了!
時間橫軸:不只是滄桑,更多是積淀
漢朝、絲綢之路、張騫出使西域、莫高窟、方鼎,看到這些你能把他們跟葡萄酒關聯起來嗎?但這的確就是中國古代葡萄酒的由來。西漢時期,張騫沿絲綢之路出使西域,帶回葡萄播種,并用它釀酒盛放在方鼎之中。古人的事跡,千載之下,仍然于我心有戚戚焉!而正是這次不經意的引進,使得整個中土有了葡萄這種植物,圍繞葡萄和葡萄酒的故事,才得以展開!
只考慮源頭,不考慮過程,是對歷史的不負責任!葡萄種植技術大面積推廣是在甘肅、寧夏一帶,而葡萄酒作為最大的衍生產品,也獲得了極大的認知。“葡萄美酒夜光杯”、“勸君更盡一杯酒”,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所表達的情懷讓我們唏噓不已,而作為載體,葡萄美酒的雅俗共賞已達到高峰。
時間跨越到20世紀末,中國的改革開放引發了全國范圍的葡萄酒消費熱潮,“祖國山河一片紅”,紅的就是葡萄酒!而在歷史長河中飽經滄桑的西部葡萄酒,也在此時蓄勢待發,初露崢嶸。莫高的黑比諾和冰酒震驚了世界、河西走廊葡萄酒產業帶成為西部大開發的前沿、武威獲評“中國葡萄酒城”讓人們探知這片古老土地上的新變化、大力發展“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為這里插上騰飛的翅膀……時間是無情的,它讓一切都湮沒在歷史長河中;時間又是有情的,它給這里留下了屬于葡萄酒的根!
中國葡萄酒產業發展是一個由市場向生產反溯,同時拉長產業鏈和引入國際產品競爭的過程,這需要時間的磨礪。如果把1996~2005年作為中國葡萄酒的崛起,把2005~2015作為引入國際競爭井段,那么2015之后,則是中國葡萄酒的重新回歸。而甘肅省政府出臺的《2010~2020年甘肅省葡萄酒產業規劃》,規劃的是把葡萄酒打造成優勢特色產業,描繪的則是甘肅葡萄酒全產業鏈發展的藍圖。把它放在歷史的長河中,更容易發現它的價值和前瞻性。
時間給予西部葡萄酒的不只是滄桑,更多是一種積淀,一種重塑輝煌的根基,一雙重新騰飛的翅膀!
空間縱軸:媲美國際,享譽中國
如果說時間軸是公平的,那么空間軸則是“偏心”的!它給予每個葡萄酒產區不同的風土,以此來彰顯造物主的神奇!也正因為如此,每瓶葡萄酒都有了專屬于它自身的特色。
中國葡萄酒產區分布乍一看非常零散,而實際上它卻是一個帶狀分布結構。如果我們從北緯30~40度畫個范圍,昌黎、煙臺、寧夏、甘肅、新疆等很多區域都在其中。而當我們從地球的另一端找到波爾多的時候,它的延伸線則是36~40度,而這個葡萄酒最優質的生產帶首先框進去的就是整個河西走廊!
行業內比較公認的一種說法是,“肥沃的土壤很難種出好葡萄,而具有豐富礦物質的相對貧瘠的土地則能夠產出好葡萄酒!”河西走廊葡萄酒產區地處沙漠沿線的戈壁荒漠區,土壤為灰鈣土、荒漠土、灰棕土和棕漠土,礦質元素及微量元素非常豐富,且土壤結構疏松,孔隙度大,有利于葡萄根系生長。這不能不說是造物主跟人們開得一個玩笑:不給予人們肥沃的土地,但卻賦予了它葡萄酒生產的根基,這也讓河西走廊的葡萄酒更加具有一種靈性!
現實的問題無法回避!西部葡萄酒在品牌打造、市場營銷方面還有欠缺,但這更多是歷史的原因造成。但就在國際葡萄酒步步緊逼,主要的國產葡萄酒企業市場被逐漸蠶食的時候,以甘肅、寧夏為代表的西部葡萄酒企業卻逆勢崛起,從拉菲、木桐等國際名莊酒手中搶占了高端市場的一席之地。而甘肅的河西走廊和寧夏的賀蘭山東麓,正以其特色化和個性化,成為國產葡萄酒發展新的助推器!
業內有專家總結說,中國的高端葡萄酒要看西北,而西北的高端葡萄酒要看甘肅的河西走廊。大自然讓河西走廊地區常年干旱少雨,對于種植優質釀酒葡萄而言卻是天賦異稟。這里滿足生產有機葡萄酒的一切要素,也成為中國有機葡萄酒的“絕版產地”!
確立新坐標:武威的,甘肅的,中國的,世界的!
從武威獲評中國葡萄酒城到甘肅省葡萄酒產業發展規劃出臺,從中國有機葡萄酒的“絕版產地”到比肩世界的知名酒莊,河西走廊葡萄酒產業發展,梳理出了一條全新的脈絡,那就是:武威的,甘肅的,中國的,世界的!
在武威獲評“中國葡萄酒城”的命名儀式上,甘肅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省葡萄酒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組長、省葡萄酒產業協會名譽會長劉永富說,武威獲得此項殊榮,是甘肅省葡萄酒產業發展的一件幸事,具有里程碑意義。武威是優質葡萄酒生產基地,更是中國乃至世界認識甘肅、了解甘肅的窗口。葡萄酒是跨越三產的產業模塊,其發展狀況關系到改變現有產業格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省委省政府一直當做一件大事來抓。我們在《甘肅省葡萄酒產業發展規劃》中,確定了全省葡萄酒產業“政府支持、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引強入甘、開發開放、自主創新”的總體思路,明確提出依托資源優勢,依靠科技支撐,強化政府扶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產業競爭力為核心,努力做大做強葡萄酒產業。
從當前來看,河西走廊葡萄酒產業發展兼具天時地利人和。河西走廊葡萄生產歷史悠久,具有葡萄酒產業發展的基礎,市場潛力巨大,可謂天時;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生態基礎,日照、溫度、降水、土壤等,都有利于生產出高端葡萄酒,可謂地利;果農積極性很強,企業努力探尋發展模式,政府為之保駕護航,可謂人和。三大要素匯聚于河西走廊葡萄酒產業發展帶,尋求西部葡萄酒走出的路徑,這就是中國葡萄酒價值的新坐標!
在這里,莫高和威龍打造的有機葡萄酒已經震驚世界,而皇臺也收到很多法國企業的合作邀請要在這里建基地和酒莊,祁連葡萄酒已經出口東南亞,這些都使得河西走廊的葡萄酒具有了國際元素。葡萄酒莊園和旅游的結合,從資源型城市向綜合發展型城市轉型,這些都是河西走廊在探尋葡萄酒產業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新景象。河西走廊的葡萄酒產業鏈已經得到極大延伸,其全方位突圍、規;l展的思路已經初見成效。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世界一體化進程和中國市場逐漸走向成熟,河西走廊的葡萄酒不僅僅屬于甘肅,更屬于中國,屬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