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既是葡萄酒生產大省,也是葡萄酒進口大省。近年來,進口葡萄酒正逐漸由高端市場向大眾消費市場轉移,進口葡萄酒增量明顯。2015年,山東口岸進口葡萄酒33177.3千升,貨值4120.5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了28.5%和25.3%。
進口葡萄酒大量涌入國內市場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國內消費市場轉移
時下,葡萄酒已逐漸向國內中低端市場轉移,由此帶動了進口葡萄酒量增價跌。受國家嚴控“三公消費”、出臺“八項規定”等因素影響,國內高端葡萄酒消費需求大幅減弱,國外葡萄酒商紛紛調整產品結構,大力拓展我國中低端市場。
2014年以來,進口葡萄酒的市場利潤率高達30%至50%,而以中低端市場為主的國產葡萄酒利潤率僅為11%左右,預計2015年進口葡萄酒將占整個市場規模的40%以上,而以往在低端市場,國產葡萄酒占有絕對優勢。
新興輸出國展露頭腳
以法國等為代表的歐盟國家,其葡萄酒價格普遍較高,但其口感并不適合我國消費者飲用。相比之下,產自澳大利亞、智利、美國等國的葡萄酒憑借其低廉的價格、卓越的品質和適合的口味,正贏得我國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
2014年,法國葡萄酒雖仍在我國葡萄酒進口市場占據首位,但其進口量和進口金額較歷史同期均分別下降。我國進口葡萄酒市場排名中,澳大利亞與智利已經成為僅次于法國的輸出國。
稅率降低影響明顯
2015年,智利葡萄酒出口中國關稅降低為零,而我國與澳大利亞政府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則讓澳大利亞葡萄酒在4年內取消關稅。智利和澳大利亞葡萄酒的進口價格原本就相對較低,隨著進口稅率的下調,進口葡萄酒價格將進一步下跌,這勢必給我國葡萄酒產業帶來沖擊。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百姓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葡萄酒的生產和消費正在迅猛擴張。近年來,從大量進口的葡萄酒中,不難發現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標準高低不一、標識不夠規范等諸多問題。面對進口葡萄酒的強勢沖擊以及暴露出的種種問題,山東蓬萊檢驗檢疫局建議:
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葡萄酒產業的規范管理,對葡萄種植產業實施集約化種植,提高技術標準。只有提高葡萄的產業化、規;蜆藴驶N植,促進葡萄酒企業技術升級,才能引導葡萄酒產業可持續發展。
商務部門要綜合運用配額等政策措施,有序控制葡萄酒的進口,減輕進口葡萄酒對國內葡萄酒產業帶來的沖擊,從而保證國內葡萄酒生產企業所占的市場份額不至于大幅下降。
建立葡萄酒市場監測預警系統,提供及時、準確的市場變化信息,在市場情況發生重大變化時,提供適當的防護和支持,抵御和減緩市場風險帶來的沖擊。
發展優質葡萄酒生產基地,整體提高產品的質量水平,降低生產成本,優化產品結構,推動產業升級;借鑒國外酒莊模式,鼓勵區域特色產業發展,增強營銷力度,不斷拓展國內外市場,提高國產葡萄酒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占有率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