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讀過這樣兩句詩:“十年冰火兩相煎,十年風雨請相挽。”恰好用來形容2007年至2017年的中國白酒香型。十年時間,足以用來記錄一個行業的變遷,十年時間,從業者見證了這場變革……
從2007年到2017年,白酒香型經歷過特殊時代的混戰,曾遭受過質疑,也因為多種原因產生了融合。白酒香型這十年熱血,遇冰難涼,無論發生著什么樣的變化,終是要釀成一壺“新香”,縈繞在更美好的未來。
風雨十年,時代混戰
2007年,對于每個白酒從業者而言都是印象深刻的一年,茅臺多次漲價,五糧液、水井坊紛紛跑馬圈地,開啟了中國白酒發展的“黃金時代”。后來,茅臺以超過200元的股價,成為中國白酒行業不可撼動的品牌,到如今,一騎絕塵,穩穩占據營收冠軍的位置。
也是2007年,白酒香型之爭進入了大混戰時代,以汾酒為代表的清香型白酒積極推動清香白酒回暖,聲勢浩大;2009年更是喊出了“大清香”的概念,以“清香祖庭”的姿態席卷中國白酒市場。瀘州老窖、五糧液、古井貢分別發力,濃香型白酒市場份額一再分化,清香類型白酒大有回暖之勢,茅臺則借助有利優勢迅速崛起。
白酒香型經過十年混戰,芝麻香型代表景芝、米香型代表三花、馥郁香型代表酒鬼酒都在酒水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
從如今的白酒市場來看,五糧液、瀘州老窖、洋河、古井等都是濃香型白酒,如果除去其他因素僅從香型的角度考慮,濃香型白酒仍是市場主流。而近年來醬香型白酒異軍突起,2016年更是以全國白酒行業3%左右的產量實現行業9%以上的收入和30%以上的利潤。
自白酒香型出現到如今,60年的時間,白酒消費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對白酒消費的要求也悄然發生了變化。更加豐富的香氣,或濃郁、或清爽的口感,每種香型的出現都帶給消費者更多的體驗。
香型融合,風雨相挽
大多數行業人士認為:1979年“第三屆全國評酒會”是中國白酒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從那個時候開始,“中國名酒”開始參照香型標準評審,到如今白酒香型已有12種之多。每種香型之間真的存在不可僭越的壁壘嗎?
如今的物流發展早已進入了新的階段,這為白酒行業發展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基酒、調味酒的流通給白酒釀造和消費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促進了白酒香型的創新與融合。如今,香型之間互相學習、借鑒已經非常普遍,多種香型之間的排列組合也漸漸模糊了原本清晰的邊界。
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隨著工作、生活的需要發生著遷移,這與歷史上由于自然、歷史等原因發生的遷徙迥然不同。
來自全國各地的人群不斷融合,使得傳統的消費者群體不斷弱化、更替,這將帶來香型白酒消費邊界的弱化,或許下一個十年,白酒消費區域會發生新的劃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