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結構的多樣性,使得消費者對白酒的要求越來越多了,包裝、口感、品牌、檔次,每一種因素都會成為消費選購的原因,單一香型的白酒無法滿足消費者的多樣要求,因而融合兩種或多種香型的白酒應運而生。
著名白酒專家胡永松多次表示,香型的發展是走向融合的,把各種不同香型之間的優勢結合在一種產品上,這種趨勢將會越來越明顯。中國白酒將會更具多樣性,百花齊放,來滿足市場需求,以及收藏和投資的需求。
地緣因素,劃分產區
隨著白酒香型的不斷增加,消費者似乎越來越難分辨出種類繁多的白酒香型了。釀造技藝的改進,越來越多的酒廠博采眾長,現有的香型已經很難勾勒出中國白酒香型的輪廓。而白酒與生俱來的地域標簽,或許會成為分辨白酒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世界上關于種族、社會的研究中有一項非常重要的理論就是“地緣決定論”,這個學說在白酒釀造上似乎同樣適用。早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就對異地生產茅臺進行了詳細研究,多次失敗的結果說明離開了茅臺鎮不能生產出真正的茅臺;五糧液也曾是日本人心頭的一顆“朱砂痣”,被帶走的窖泥中的微生物離開了宜賓獨特的自然環境再難生存。這樣獨特的自然環境是不是可以作為辨識中國白酒另一個重要的標識呢?
中國白酒高度依賴自然環境和釀造工藝,這為中國白酒的產區劃分墊定了必然基礎。此外,中國白酒想要更好地發展,在國際市場占有一席之地,“產區+香型”的劃分方式是個不錯的選擇。
對于白酒產區劃分推動而言,2008年可以說是劃時代的一年,“中國白酒金三角”是由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白酒產業戰略構想。四川盆地擁有上千年的釀酒史,酒文化博大精深,具有發展白酒的優勢和條件,是我國發展白酒產業最為理想的地區。
經過多年的發展,無論是品牌,還是生產技術在國內、國際堪稱首屈一指,素有“川酒甲天下”的美譽,被行業認為“最大的產業集群、最大的品牌群、最大的產能群、最好的政策洼地”。因此,打造“中國白酒金三角”也是川酒提升核心競爭力、擴大品牌影響力的大勢所趨。
有人說,自從有了白酒,就有了香型,只是到了新中國成立后才被人發現、總結、命名。以“香型地理板塊”分類的辦法是以酒為本,讓酒回歸于酒,按照區域的地理歷史特征來考察酒類。“中國白酒金三角”是中國白酒對于產區劃分的一次有利實踐,無論時間如何改變,每個時代對于白酒的需求如何改變,貴州十萬大山的氣候帶給醬香白酒獨特的韻味,四川天然屏障帶給川酒馥郁的香氣永遠不會改變。
十年來,中國白酒香型悄然發生著改變,每一種改變都傾注了從業者難涼的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