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宴上的紅酒溢香,讓大幾千億市場容量的主流白酒企業很著急,更有業內重量級人物跳出來憤憤不平地疾呼:茅臺雄起!
成都春糖會上,各個廠家較以往的相對理性讓我們感到了酒行業的沉寂;厝ヂ飞吓c酒業大咖交流,一致感慨白酒的江河日下,啤酒的落寂蕭條,紅酒的崇洋媚外以及大家在行業混沌期里盲從的探索。我一直在思考,酒產業的下個臺風口在哪里?也許,黃酒是最不應該被忘卻的“國酒”。
黃酒史才是中國的酒文化史
上下五千年,起源最早的原始酒應該是醪糟之類的東西,其怎么看都與黃酒最為接近。而現代白酒其實是元明時期產業創新、中西合璧的產物,生產工藝及其酒體卻與原始酒有著天壤之別。即使是最新的未定論考古,也只能把它推到漢朝。那么,在此前為人所熟知的、大量的與酒有關的早期詩歌、歷史史實、典籍上記載的中國酒是誰呢?我覺得可以推定為黃酒或者黃酒的原始形態。所以,我國最早的詩歌集《詩經》中的“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的詩句,基礎酒基至少應該是黃酒。在距今約9000年淮河流域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遺存——河南省舞陽縣賈湖遺址里,發現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酒實物,從檢測出的稻米、蜂蜜等成分來推測也應該如此。
我國是世界上人工釀酒最早的國家。酒的起源,大致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龍山文化遺址中,就曾發現過很多陶制酒器。殷商時期的酒類,除了“酒”、“醴”之外,世界上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還有“鬯其酒”的記載,這是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酒”。 漢代班固《白虎通義·考黜》曾釋“鬯者,以百草之香,郁金合而釀之成為鬯”,表明至少在商代已有酒出現。這時的現代白酒還沒誕生,只能解釋為黃酒。當然,唐宋時期,黃酒已經達到鼎盛并已經有了明確詳細的記載,所謂的爭議也應該就此截止了吧。
黃酒更符合國人的口感和性格
黃酒是以大米、黍米為原料,一般酒精含量為14%—20%,屬于低度釀造酒。黃酒香氣濃郁,甘甜味美,風味醇厚,含有豐富的營養。其含有21種氨基酸,其中人體自身不能合成又必需的就有8種之多,故被譽為“液體蛋糕”。中醫認為,黃酒氣味苦、甘、辛、大熱,主行藥勢,有卻百邪、通經絡、行血脈、健脾胃、養皮膚、散濕氣、扶肝、除風下氣、活血、利小便等功效。飲用黃酒不僅可以增加食欲,使人心情愉悅,身體舒暢,而且可起到保健作用,適量常飲有助于延年益壽。
相比于白酒、啤酒,黃酒酒精度適中,是較為理想的藥引子。白酒雖對中藥溶解效果較好,但飲用時刺激較大,不適合不善飲酒者。而啤酒則酒精度太低,不利于中藥有效成分的溶出。此外,黃酒還是中藥膏、丹、丸、散的重要輔助原料。中藥處方中常用黃酒浸泡、燒煮、蒸炙中草藥或調制藥丸及各種藥酒,據說有70多種藥酒需用黃酒作酒基配制。所以,中國古代權威醫藥典籍就有了總結:“酒為百藥之首”并影響延用至今。
黃酒的口感,最符合中國人的口味。白酒太烈而刺激大,啤酒酒精度又太低。黃酒就正好——溫而不烈、含而不露,蘊含著諸子百家的國學思想光輝。比如儒家的“不偏不倚允執厥中”的中庸思想,比如道家的養生思想、中醫的陰陽辯證等等。所以,作為一個品類,它更能代表中國酒走出國門。
黃酒是中國漢族的特產,屬于釀造酒,在世界三大釀造酒(黃酒、葡萄酒和啤酒)中占有重要一席。釀酒技術獨樹一幟,成為東方釀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黃酒產地較廣,品種很多,除江浙外卻呈現散小狀,甚至處于熊貓式生存狀態。山東即墨老酒是北方粟米黃酒的典型代表;福建龍巖沉缸酒是紅曲稻米黃酒的典型代表。但是被中國釀酒界公認的,國內國際市場上最受歡迎的,能夠代表中國黃酒總的特色的還是首推紹興酒。
黃酒如何應對新戰機
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關注,黃酒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尤其是白酒出現消費斷代危機的今天,黃酒更將是迎來新一輪的戰略發展機遇期。那么,黃酒企業如何做才能在這輪產業大發展大潮中獨占鰲頭呢?
首先是要有創新的商業模式。我們許多企業的思維太僵化傳統,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所以,不但要建立自己的商業模式,而且還要有迎合時代的創新。要做到這點,企業就必須要從以下幾點來思考衡量:
一. 要有互聯網思維。互聯網作為新工具和新渠道,已經在其它行業創造了許許多多成功的經典案例。手機行業的小米,電子商務的淘寶網等等都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二. 要有資本思維。傳統的自我積累太慢,會浪費和錯失戰略發展機遇期,啤酒行業的華潤雪花和金星啤酒就是很典型的正反例子。華潤——一個外行,用十幾年的時間就奪得業內老大的地位,這就是資本的力量。“君子性非議,善假于物也”, 必須會巧借勢,用資本的這個紐帶來整合各類優勢資源,促進企業本身的飛速發展。
三. 要有開放思維。市場區域觀念、人才區域觀念、高管任人唯親及其裙帶關系都是企業做大做強的大忌,多少失敗的案例都證明了這點,但是這個怪圈像個魔咒,總是在我們的企業管理中揮之不去。
四. 要有品質思維。任何創新決不能以犧牲品質甚至虛假為代價,黃酒決不能再走白酒“不了解、不清楚、不明白”、急功近利,劣幣驅逐良幣的老路子。
五. 要有差異化思維。堅持自己的特色,就如法國波爾多酒莊群一樣,年份、酒莊不同,口感是有差異的,這就是獨有特色的魅力。不要走白酒全國川化的老路。
六. 要有文化思維。用地域文化的差異來打上特色烙印,用國學的智慧和博大精深來詮釋自己的品牌。有鑒于此,“酒莊+互聯網+終端”最有可能是多數黃酒企業的商業模式。
其次. 就是要消費者教育。三公消費并不是白酒的最致命傷,而消費者斷代就即將是。所以,黃酒行業要引以為戒,以整個行業的力量做好消費者培育工作,“洋為中用、古為今用”,要學習外國葡萄酒運作中國市場的好經驗,為黃酒的可持續發展打下扎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