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由中國酒業協會主辦,江蘇張家港釀酒有限公司承辦的“2023中國黃酒T7峰會”在張家港順利召開。本次峰會集結了黃酒行業具有代表性的頭部企業及行業專家,就如何推動黃酒行業高質量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與交流。
據了解,過去兩屆黃酒T7峰會主題分別為“突破、發展、共贏”、“凝聚·共贏”,本屆峰會的主題為“共研行業 共謀發展”,顯然謀求共贏已成為黃酒行業各大企業之間發展的共識,但從發展現狀來看,黃酒行業整體難言樂觀。
首先,目前黃酒行業整體市場規模依舊過小。數據顯示,規模以上黃酒企業在2021年、2022年實現總體銷售收入分別為127.17億及101.6億,同比呈現下滑趨勢。作為對比,古井貢酒在過去兩年錄得營收分別為132.7億和167.13億,顯然黃酒行業整體營收尚不足古井貢酒一家白酒企業的營收體量。因此,如何做大黃酒“蛋糕”,將成為各大黃酒企業需要共同面對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其次,從企業分布來看,雖然全國不少省份有黃酒釀造企業,但目前主流企業還是集中在江浙滬等傳統區域。其中,浙江的古越龍山、會稽山、塔牌,上海的金楓酒業,以及江蘇的張家港釀酒公司、江蘇丹陽酒廠等黃酒代表企業在區域市場有一定市場號召力。
不過,也正是黃酒企業分布過于集中,在很大程度上造成黃酒品類整體消費者認知偏低,削弱了品類自身的市場影響力。目前,江浙滬依舊是黃酒主要消費區域,占全國總銷量的70%左右份額。顯而易見,如何拓展市場寬度,走出核心消費市場,是黃酒企業另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
事實上,近年來各大黃酒企業為了破局市場,可以說使出了渾身解數,不過最終成效卻是差強人意。
當前,酒類消費群體正在向年輕消費人群轉移,相關研究數據也顯示,當前潛在年輕酒飲人群達到4.9億,年輕人酒飲市場規模高達4000億。在此背景下,各大黃酒企業也加速了對年輕消費市場的布局,比如古越龍山打造的“古越龍山·慢酒館”,提供黃酒乳酸君、大象氣泡酒釀、酒釀伯爵茶等多款含有黃酒的產品;又比如會稽山推出了1743黃酒吧,提供黃酒奶茶、黃酒棒冰、黃酒巧克力等黃酒類產品,這都是聚焦年輕市場的積極探索。
客觀的說,黃酒本身兼具的低度和健康優勢,與年輕人對于低度酒的個性化、多元化消費需求比較契合。而上述這些含有黃酒風味的產品,也確實收割了一波流量,在一定程度上讓黃酒與年輕消費者產生聯系和互動。不過,這些跨界產品并未讓消費者產生明顯的品牌聯想,所以黃酒企業想要進一步切入年輕消費市場,既需要借助跨界與品牌產生共振,更需要在品牌建設、產品力提升以及市場執行力等方面下足功夫。
布局高端市場是黃酒企業近年來突破市場的另一大抓手,比如古越龍山推出的“國釀”系列、會稽山推出的“蘭亭”系列等都是各自企業積極布局高端市場的集中體現。目前來看,黃酒頭部企業在高端化層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數據顯示,2022年,古越龍山中高檔酒營收實現11.05億,占比總營收為68.21%;會稽山中高檔酒營收實現7.23億,占總營收為58.92%;金楓酒業的中高檔酒營收實現4.86億,占總營收的73.41%。
但我們也要注意到,上述3家黃酒上市公司的整體毛利率依舊過低。2022年,古越龍山、會稽山和金楓酒業的毛利率依次為35.81%、42.26%及42.57%。作為對比,2022年白酒上市公司整體毛利率在70%以上,顯然目前黃酒企業無法與之相提并論,這也意味著即使是黃酒頭部企業,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高端化,也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隨著消費市場復蘇,尤其是餐飲行業成為恢復較為明顯的行業,黃酒在市場推廣方面可以加大對餐飲渠道布局。根據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全國餐飲收入24329億元,同比增長21.4%,成為前六個月反彈最大的消費品類。
酒水作為餐飲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黃酒企業可以通過“黃酒+中餐”的搭配方式在餐飲行業進行推廣和進行消費者培育。當前消費者越來越注重健康消費理念,而黃酒本身的健康成分和適中的酒精度,既適合佐餐,也順應這種消費趨勢。畢竟,在消費者主權時代,消費者需求在哪里,市場就在哪里,企業的增長空間也就在哪里。
正如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在此次黃酒T7峰會上所言,“黃酒要放大聲量,從本身特色出發,讓更多消費者知道黃酒是什么,為什么要喝黃酒。同時,也要敢于引領消費,讓慢生活、雅飲、微醺,成為黃酒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總之一句話,黃酒作為中國特色的酒精飲品,未能成長為酒類消費主流品類,堪稱酒業一大遺憾,目前來看其在短時間內也很難在市場上實現“狂飆”。不過,在共同做大黃酒“蛋糕”共識,以及疊加消費市場轉型及酒類消費群體迭代大背景下,如果各大黃酒企業能夠進一步直面市場挑戰和考驗,并精準把握市場脈搏、推出順應市場消費需求的產品,未來還是有很大發展空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