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新食品》雜志社一篇題為《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潛流——雞尾預調酒市場現狀大調查》的關注文章一經發出,引起相關人士高度關注。
對于已經火了兩年的預調酒,當很多白酒主流企業宣布進軍“預調酒”聲音大于行動的時候;
當大眾媒體質疑某一線品牌有可能是“三精一水”的時候;
當超過半數的小年青也認為預調酒有點“小貴”的時候;
當行業運作者高聲呼吁“高價將成為行業規模做大的絆腳石”的時候……
對雞尾預調酒,你還相信它是下一個“黃金魚場”嗎?
放眼世界,預調酒發展在減速
眾所周知,雞尾預調酒最早于20世紀80年代誕生于歐洲,主要是以朗姆、伏特加、威士忌、白蘭地等作為基酒,加入各種口味的果汁而成的混合酒精飲料。由于預調酒口味清爽,富有果汁香味,再加上外觀繽紛艷麗賞心悅目,被時尚族群所推崇,并迅速風靡全球。
據貝格數據提供的資料顯示:2013年全球預調酒產量為40億升,規模為700億人民幣,人均消費0.6升,中國不到0.1升,僅為全球平均水平的1/6。在所有地區中,日本的總量最高,為7.5億升,人均6升左右。德國次之,為6.4億升,人均8升,美國5.2億升,人均1.8升。2013年中國總量1.1億升,人均0.08升。
預調酒占酒精飲料比重世界平均水平為1.46%,日本超過10%,中國不到0.2%。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數據顯示,全球蒸餾酒人均消費量為5.9升,啤酒41升,葡萄酒5升,其他酒類按照10度折算為3.3升。日本的總酒精飲料消費量為72億升,預調酒7.5億升,占比超過10%,中國2013年酒精飲料的總消費量接近600億升,預調酒占比僅為0.2%。從理論上講,在人口眾多的中國,這個品類發展空間確實非常誘惑。
小編了解到,作為高端烈酒制造商,帝亞吉歐對于酒精度數低、價格低的預調酒市場并不看重。
2007年之后公司的預調酒占比不斷下降,2008年占比9%,2010年占比8%,2011年占比7%。帝亞吉歐歐洲市場的這塊業務一直處于下降狀態,其中歐洲市場從2007年到2013年,下降達到43%,北美市場下降35%左右,新興市場的增速比較大,但是基數很低。
相反,日本市場卻實現了快速滲透,高位發展的勢頭。日本預調雞尾酒市場在90年代就開始發展,在1998-2001年間快速滲透,1999年同比增速接近100%,2000年同比增速40%,主要是chu-hi(以蒸餾酒為基酒的預調酒)的出現,使得之前只有在酒吧里享用的預調酒走進普通家庭消費,之后放緩到10%-20%。
預調酒遭遇“中國式”發展瓶頸
國內預調雞尾酒市場起步雖晚,但增長很快,銷售規模由2009年的600萬箱增至2013年的1700萬箱。廣州佰翠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若夏認為,今年銳澳都有可能沖擊40億,未來100億的總盤子是可期待的。但目前預調雞尾酒行業銷售收入較啤酒、白酒相比仍然極小。在競爭加速的時候,中國預調酒市場出現了新的發展瓶頸。
1渠道融合,競爭門檻增高
國外預調酒市場目前主要以非即飲渠道(off trade)為主,英國夜店和酒吧的預調酒占比較高,約為30%,近年來在不斷的減少。而中國的夜場消費未能給預調酒帶來更大的市場,于是有品牌嘗試改變固有思路,像飲料一樣賣預調酒,在流通渠道大獲成功。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銳澳。據了解,目前像動力火車、藍精伶都老牌產品都開始從夜場渠道轉出來,做一些流通渠道,比如華南二線城市的超市便利店、副食品店等等,銷量比往年更為可觀。
進入到2015年,銳澳為了擺脫競爭對手,甚至決心渠道下沉到餐飲渠道,與海底撈等全國連鎖的餐飲機構聯合,在餐飲特渠推廣預調酒,直接搶的就是王老吉、維維豆奶等成熟飲料品牌的市場份額,但飲料巨頭在餐飲的地位是牢不可撼的,預調酒要想分一杯羹,這個競爭門檻是比較高的,投入產出比如何能算得過賬呢?
2“四五哥”,品質堪憂前途難料
為了降低成本,山寨產品成了目前擾亂雞尾預調酒市場的一大隱患。劉若夏先生告訴記者,“真正的雞尾預調酒必須有兩個核心,一個是洋酒,一個是果汁,而現在很多小酒廠根本沒有這兩樣東西。
據了解,目前在華南地區流行“四五哥”產品,就是在這種競爭格局下,以犧牲產品品質為代價的產物。這類產品,給經銷商的價格一件(24瓶)才40-50元/件,這么低廉的價格,自然給渠道的毛利很高,“從配料表的成分來看,再從終端利潤和層層分配的利潤價格差來倒推,扣除箱子、果汁、瓶子、物流等費用,我猜這類產品成本價最多2元錢。”如果不是暴利,哪有利潤分給渠道呢?
3未來二三年,只有主動降價與被動降價
從目前終端的主流價位來說,一線品牌的價格在12-15元一瓶,二線品牌的價格在10-12元一瓶,消費者就得問了:“有點洋酒,一點果汁,憑啥要比很多飲料的價格高出一倍呢?”
曾經國內運作這個產品的時候,定位成酒,賣得很艱難,現在又定位成大眾消費品,快速消費品,而現在一瓶330ml,價格要15塊,對于主流的小年輕、大學生、打工族來說,確實有點快銷奢適品的感覺。
據藍精伶的銷售人員說,他們曾經做過實驗,如果周末搞促銷,買一贈一的話,銷量增加是驚人的。這個結果讓人不得不思考,到底要銷量還是要利潤?
有行業人士建議:既然這個產品是當作飲料來消費的,那么定價一定要參考飲料的價格:目前,國內在同一檔次上的飲品主要有紅牛、涼茶,現榨椰汁等,預調酒要放大量,就得參照這些的定價去做。如果銳澳降價一半,說不定銷量會提升幾倍。
據了解,藍精伶的價格,現在已經搶先一步降到10元以下,劉若夏說:“要做大這個產業,必須放棄暴利的思想,像做飲料那樣,不是看單瓶利潤率,而是看規模利潤率。降不降價,不是由廠家的主觀意識決定的,未來三年,只有主動降價和被動降價之區別。”
4兩大陣營,經銷商面臨選擇難
回到國內市場,預調酒的爆發式增長,讓進入深度調查期的酒類行業看到了希望的“火種”,目前,國內先后一些主流酒類企業,包括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汾酒等等都放言要進軍這個行業,開發預調酒市場。而另一方面,食品行業的大企業黑牛食品在2014年9月發布公告稱,因新品“達奇/TAKI”雞尾酒飲料的宣傳需要,其下屬全資公司廣州達奇將聘請韓國明星金秀賢為品牌形象代言人,而上述雞尾酒新品將于2015年進軍全國。在2015年成都糖酒會上,匯源的預調酒真炫也在大張旗鼓地招商,并且吸引了眾多酒類食品經銷商的關注。
食品飲料企業的加入,為原本競爭態勢逐漸嚴峻的市場,增加了幾分火藥味。對于經銷商而言,選擇跟誰合作成了現實難題。為此,廣州佰翠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若夏給出四點建議:
1、市面上的山寨產品、“四五哥”等品質無保證,也是沒生命力的,最好不做;
2、底價操作的模式要慎重,廠家給你一個底價,自己開發市場,自己投入費用,如果一旦發現沒錢賺,很可能半途而廢。廠家失去的是你這個經銷商,你失去的則是整個市場。
3、有實力開發品牌,自己對區域市場把控度強的,可以做,但這種品牌向外拓展的動力不足,品牌力也不夠,很難做成長線品牌;
4、大廠家的產品看上去很美,但要搞清楚在企業戰略中的地位?企業開發這類產品的動機是什么?是公司主業還是順帶玩一下?如果企業推了一陣又不玩了,那經銷商將很被動。
從當下的情況看,預調酒的操作方式,跟白酒的操作方式還是有本質性的區別。“預調酒現在是類飲料快銷化運作,跟白酒的市場操作方式有很大的區別,如果是抱著玩票的心態來運作,結果一定不會太好。”有經銷商這樣明說。
另一方面,洋酒與白酒在年輕人心中定位不一樣,如果用白酒來作為基酒,感覺上有點格格不入。同時,營銷習慣,營銷團隊的融合也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因為白酒和飲料的操作方式差異很大。
記者認為,如果這個行業還不盡快轉變思維,還是以賣酒的思維來賣預調酒,那么,等待眾多撈金者的,將會是站在行業“風口”,也只能吹冷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