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咨詢機構貝恩公司與凱度消費者指數近日發布報告稱,中國快速消費品市場整體增速已持續三年放緩,今年年一季度增速僅為4.4%,2014 年包裝食品和飲料以及家庭、個人護理的銷量下滑成為國內快消品市場增速變緩的主要原因。
不過,本土品牌已連續第三年從國際競爭對手手中贏得了市場份額。在26個快消品品類中,本土品牌在其中18個品類中的份額均有所上升,銷售額平均增長率達10%,而外資品牌僅在8個品類中保持了份額增長,且平均增長率僅為3%。
報告指出,包裝食品、飲料以及家庭護理和個人護理絕對銷量的下跌是導致快速消費品增速放緩的原因。但整體而言,2014年快速消費品平均售價的增速高于2013年,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銷量增長下降帶來的負面影響。平均售價實際上漲了5.4%,是通脹率的2倍多。以酸奶和牛奶為例,酸奶平均售價上漲近17%,牛奶價格上漲也達9%以上。導致部分品類銷量增速急劇下跌原因有:如天氣對飲料品類來說是一個關鍵因素。中國在2013年經歷了一個極度炎熱的夏天,導致該年度飲料銷量大增。而2014年夏天相對較涼快,消費者的飲料購買量也相對較少。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自2011年以來中國城市家庭數量以每年2.6%的速度保持穩步增長,成為推動快速消費品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但家庭平均快速消費品支出的增長近年來僅略高于通脹率,顯著低于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速度。這也就意味著快速消費品支出占中國購物者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在逐年下降。
研究發現,不同品類的價格趨勢不盡相同。對于某些品類,中國購物者愿意支付更高的價格。比如在酸奶、啤酒等品類上,中國購物者愿意為消費升級買單,選擇更高端的單品(即某一品類中售價高出平均價格20%的單品)。
報告認為,雖然競爭形勢日趨嚴峻,中國消費者的購物行為仍表現出一定的可預測性,快速消費品企業可以通過了解消費者的真實購物行為來戰勝競爭對手。品牌商想要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是牢記滲透率是在中國贏得市場份額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