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兩會與往年最大的不同是沒有提及GDP增長目標,穩字當頭。另外釋放信號會不斷采取措施提振消費信心,讓經濟發展回歸到正常道路上。這是由于今年疫情的影響,各行各業都受到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對大消費行業的沖擊較大,特別是旅游、娛樂、線下餐飲等行業。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8580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19.0%。5月22日,兩會中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1.6萬億元,重點支持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后勁的“兩新一重”建設。通過穩就業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費意愿和能力,多措并舉推動消費的回升,支持餐飲、商場、旅游等生活服務業恢復發展。
一、各地加大消費券補貼,消費指數逐步回暖。
由于疫情的影響,全國經濟下滑,消費疲軟,為了刺激消費,全國各地陸續發放消費券刺激消費,其中,不乏“滿100減20”、“滿200減100”等不同金額優惠的消費券。同時,消費券的發放,也帶動消費的復蘇。
消費券的發放力度來看,一二線城市的消費券發放金額較大,從已發布的城市來看,杭州在3月26日起預計發放16.8億元消費券,鄭州在4月1日宣布將向市民發放4億元消費券,其他多個城市發放消費券力度都在億元以上。由此可見,各地為刺激當地消費的復蘇,由政府出資,企業讓利的形式,向市民發放消費券。
隨著各地的復工復產、政策的支持及消費券的刺激之下,我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在逐步恢復,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2020年2月、3月及4月分別同比下降20.50%、15.80%及7.50%,由此可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逐月的同比跌幅收窄,其中,4月的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降幅比3月份收窄了8.3個百分點,優于3月較2月的降幅收窄。
除此之外,5月2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隨著各地企業的復工復產,我國的消費規模結構擴大和升級的趨勢沒有改變,相信5月社會零售數據會比4月更好一些,雖然疫情之后不一定會迎來報復性消費,但恢復性的消費是肯定的。
二、食品加工行業逆勢上漲,兩會促消費政策預加碼。
在疫情的沖擊下,國內外需求大幅下降,大多數行業都受到很大的不利影響,其中不乏汽車、家電、旅游、服裝、零售等行業。值得注意的是,柴米油鹽作為生活的必備品,即使在疫情期間,需求也是相當強勁。
相信大家都還記得,在春節期間,也就是疫情之初,大多商超的百貨被搶售一空,康師傅、火腿等包裝食品一包難求,這是由于疫情期間,人們開始囤食物,以備不時之需,包裝食品自然受到人們搶購。
疫情的影響之下,大多企業的業績大幅下滑,甚至虧損,但不少食品加工行業的龍頭企業的業績卻在2020年一季度逆勢增長,其中,海天味業、金字火腿、雙匯發展等不少大消費股在2020年一季度的業績逆勢增長。不僅如此,海天味業、雙匯發展、涪陵榨菜等大消費股也在近期創出歷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白酒并非日常必要食品,但高端白酒茅臺、五糧液在2020年一季度的業績仍然逆勢增長,股價也在近日創出歷史新高。由此可見,高端酒類產品的消費更具有競爭力,這與我國人均收入的增長而帶動的消費升級有很大的關聯。
目前來看,我國擁有14億人口,擁有龐大的需求潛力,疊加我國在2019年的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說明居民消費正在優化升級,消費水平不斷提高,雖然疫情改變了居民短期消費傾向,但改變不了我國消費升級的趨勢。而在近日的全國兩會期間,不少零售行業的全國人大代表提出建議疫情后“促消費、促就業”。隨著兩會政策對消費行業的支持,將助力我國的消費行業需求快速回升。
三、內需帶來對酒類消費改變的四大認識。
1、認識一,品質升級帶來消費需求的提升。
今年兩會提出的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一方面是讓擴大內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結合,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創造和拉動需求;另一方面也凸顯了在當前復雜外部形勢下提振內需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國內百姓消費正在優化升級,同時我國正處于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深入發展階段,短期雖受疫情影響需求受到壓制,但內需潛力非常巨大,長期來看高品質的酒品升級必然帶來消費需求的提升。
2、認識二,消費形式改變帶來白酒呈現兩極分化。
受疫情影響,百姓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發生巨大改變,整體趨向回歸基本生活需求,回歸家庭消費需求。一方面,白酒自飲消費和家庭消費成為大眾價位白酒消費的主流,價格重心下移,中低端白酒消費會進一步擴容;另一方面,高端消費的剛性需求依然保持堅挺,以茅臺、五糧液為代表,而以普通政商務消費為主的次高端酒反而下滑嚴重,以洋河、劍南春、古井貢為代表。整體看兩級分化趨勢明顯。
3、認識三,消費愈趨理性,捂緊錢袋消費成必然。
國內基層人員失業現象異常嚴重,特別是基層農民工和服務行業人員,百姓收入受到很嚴重的影響,帶來消費的持續疲軟。百姓消費由于沒有了收入來源而愈加不敢消費和降維消費。兩會反復強調各大城市必須放開設攤經營,讓80年代的地攤經濟重回百姓的生活中,就是為了保護基層百姓的收入來源和滿足低消費的需求。可見中央已經意識到了經濟疲軟給百姓消費帶來的重大影響。
4、認識四,酒類行業的白銀10年宣告結束。
如果2012年前被稱為白酒發展的黃金十年,之后被稱為白酒發展的白銀十年,那么今天可以說白酒發展的白銀10年提前結束了。根據全球經濟發展和國內經濟發展的大周期來看,白酒行業是和經濟發展大周期緊密吻合的。未來3-5年全球經濟都將萎靡不振,戰爭風險日益加大,國內消費需求將持續疲軟。酒類消費將呈現一個弱增長和滯增長階段,這個階段將持續3-5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