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概30年的時間里,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為消費市場的玩家提供了全世界最大的發展機遇。中國的消費市場正處于變革期中,這種變革將會提供驚人的新機遇。有三股強大的力量正推動這場變革,它們分別是:富裕中產階級及富裕家庭崛起、更經驗豐富自由消費的新一代消費者、電子商務。
抓住這波新的增長機遇,企業需要新的指南。過去的戰略將不再行之有效。改變中國消費者經濟的這三股力量有什么潛在影響呢?研究人員對人口、社會、技術趨勢以及消費的關系進行了分析。
其關鍵發現是:一個“雙速”的消費者經濟正在中國涌現。高收入人群、年輕一代以及電子商務渠道均出現了高增長,但低收入、老齡消費者及傳統零售渠道的消費增長則在減速。
中國正在走進新時代。這次消費增長將受到快速崛起的上中產階級家庭(年可支配收入在2.4到4.6萬美元之間)以及富裕家庭(4.6萬美元以上)的驅動。預計到2020年,上中產階級與富裕家庭的數量將達1億戶,占到了城鎮家庭的30%。此外,上中產階級與富裕家庭將占據中國城市消費的55%以及未來5年消費增量的81%。也就是得中產者得天下!
新生代的涌現。相對于1950后、60后與70后的“老一代”,80后、90后以及00后在中國被稱為“新生代”。這群人有望成為消費者市場的主導性力量。年輕一代消費比上一代消費支出更大方。中國35歲以上的人大多經歷過不穩定的時期,遇到過經濟挑戰。這群人的節儉是出了名的。年輕一代消費更加積極,特別是在消費層面。數據表明,35及以下的上中產階級消費者開支要比收入類似的上一代消費者高出40%。
電子商務的發展壯大。中國消費者經濟最據革命性的變化是電子商務令人震驚的增長。2016年,在線渠道已占到個人消費的15%。未來5年電子商務還將變成中國更加重要的零售渠道。到2020年個人網上消費的年增長率高達20%,相比之下線下年增長率僅為6%。也就是說網上消費占到了個人消費增長的42%。到2020年,中國的在線消費市場將達1.6萬億美元,占個人消費的24%。
這三股力量將會深遠地改變中國消費市場的版圖。一個是階層的力量,一個是新生代的力量,一個是渠道變革的力量。更有錢、更年輕、對互聯網更在行的消費者角色的日益加重將會提升不同類型產品通過不同渠道的購買需求。的確,這股新型的消費者階層將會變革中國的經濟結構。
服務將成為主要的經濟引擎。由于上中產階級的壯大,中國的服務開支將每年增長11%,占據城鎮消費增長的51%,而實物商品開支每年增長8%。其原因之一是,以可支配收入占比來說,富裕中產階級在教育、文化和娛樂上開支的比例要遠遠大于新興中產階級。同時數字渠道的快速發展也將進一步推動服務的發展。
在很多消費品類中,價值增長將取代數量增長。作為上中產階級壯大的結果,許多高價值產品的開支將開始加速,比如奢侈品、紅酒、汽車以及海外旅游的消費都會急劇增長。因為新生代,中產更注重輕奢,他們比父輩更舍得花錢,所以說新的、高品質的,輕奢性的產品越來越受歡迎,新一輪的消費升級來臨了!
消費者將會與品牌有更多的互動。中國的年輕消費者是全球最具品牌意識的人群之一。比方說中國18到35歲的受訪消費者平均可認知20種護膚品品牌。美國同齡段的數字是14。此外中國新生代愿意為品牌宣傳的比例高達49%,而美國的數字為34%。同時中國的年輕消費者對本地品牌也日益持開放的態度。家電、消費電子、服裝、護膚品等行業對國產的擁護率都有了不小的提升。這也跟我們國產品牌的原創能力、工匠精神和國家的強大密不可分。
不過,電子商務的發展并不意味著實體零售就可以被忽視掉。正如發達經濟體的情況一樣,線上與線下日益交織在一起,線上線下新零售也是一種趨勢。BCG研究表明,中國消費者在決定購物之前平均要通過7個不同渠道了解產品。所以,商家必須提供跨零售渠道的無縫體驗。
重塑中國消費者市場版圖的人口、社會及技術力量將會給企業帶來巨大機遇與挑戰。老牌企業如果不能盡快適應新的零售趨勢的話,他們所在的產品門類將失去對年輕消費者的吸引力。
中國的消費市場正發生著巨變,新中產階級崛起,90后步入到消費市場的中央,人們愿意把可支配收入更多地用在感知生活,探索世界,以及自我提升的層面。新的消費人群催生了更多新的消費需求,他們愿意為服務買單,注重品質、有獵奇精神,并愿意同時嘗試多種新鮮事物。新的消費內容和形式,賦予了人們開啟自己的“第二人生”的可能性,在那里有新的社會位置、新的社交關系、新的交流語言。
這給企業什么啟示呢?首先要尊重新生力量,一是新生的中產階級、富裕階級家庭,另外尊重新生代的同時,要尊重互聯網+、尊重電商,尊重新媒體;二是要培育,要培育我們的消費者,要培育中產消費者,要培育新生代消費者,要培育互聯網電商渠道;三是要適應,要跟得上時代發展,要在技術、觀念、基礎設施、投入等方面去適應,要跟得上,要有配套措施,要有配套組織;也就是觀念要更新,動作要更新,推廣要更新,與消費者的溝通方式要更新,渠道的多元性也要去更新、嘗試。這樣企業才能創新+創舊,沒有創新一定沒有未來,不適應新的消費者也沒有未來,不適應新的渠道的變化也沒有未來;同時還要創舊,老渠道如何加上互聯網工具,如何適應新的消費者,如何適應新的消費階層,這就需要我們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創舊,創新、創舊兩手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