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中國白酒已經從2016年的1300萬千升下降到去年的800多萬千升,葡萄酒更是從13年開始連續六年下滑,到去年只剩下63萬千升,產量的下滑也許是擠泡沫的結果,實質上看似一片繁榮之下的中國酒市,已經進入了新的周期。如果說2013年是政策主動刺破了當時的酒市泡沫,那么這一次中國酒市將會真正直面消費者的考驗,它更加深刻,也將會更加深遠的影響每一個身在中國酒市的人。
背景:
中國酒是權力文化的產物,社交民俗的載體,情緒表達的工具。
我從不懷疑,這一代中國人離不開中國酒,但是我們終會老去,新一代的年輕人是否還需要中國酒,我不確定……
中國酒市之所以能夠保持繁榮,核心是中國酒緊緊抓住了中國人社交、民俗等文化場景,同時受益于飛速發展的中國經濟與人口紅利,中國酒率先完成了自己的身份形象建立,無論是茅臺,還是牛欄山,本質上他們都是特定場景與特定人群主動選擇的結果表現,這種選擇依賴于企業多年的消費者教育,其實背后是企業對于中國消費者飲酒驅動力的洞察。
首先中國酒是中國權力文化的產物,中國人是極度“務實”的,這種務實導致我們的民族性里面根深蒂固的烙印著“階級”與“金錢”等標簽,換言之,由于中國畸形的權錢關系,中國本質上是一個“官本位”的社會,極端一點說,無論是從酒桌文化還是送禮民俗,截至目前中國酒所有的消費與銷售模式都是圍繞著“權力”而展開,而產品價格是權力區隔與身份劃分的最佳方式,這就導致價格就成了衡量產品價值的唯一標準。
其次中國是熟人社會,所謂的熟人社會就是人情大于規則,并且追求非理性的虛榮,這種文化的表現就是中國人的炫耀攀比心理特別強,這點在中國酒的婚宴等節慶消費表現最為明顯,這也傳導到企業層面,導致大量徒有其表的產品出現,讓企業經營品牌變得效用極低,從而導致整個行業門檻不斷降低,劣幣不斷驅逐良幣。
最后中國是一個“夾心社會”,“外儒內法”的教育體系從小把中國人培養的極有紀律,集體性極強,好的一面是中國人擁有了諸如勤勞與忍耐等優秀品質,負面的就是大多數中國人普遍壓力過大,個人的情緒被長期壓制,需要酒精這種成癮性物質作為情緒宣泄的替代品,背后是飲酒的宿醉感與失控感成為衡量飲用的標準,從而進一步惡化了中國酒的社會形象。
而這一切,恰恰是中國酒開始崩壞的開始……
挑戰:
一、中國酒的奢侈品化會導致政策風險;
中國酒越賣越貴的結果只有兩個,第一隨著價格的不斷走高,它會不斷抑制了白酒的整體社會消費,特別是拉高了年輕群體的白酒教育門檻,導致愿意喝酒的人會越來越少;第二是過快過高的白酒價格升級會導致社會輿論的反彈,特別是作為中國餐飲文化的一部分,中國酒一旦脫離了餐飲消費的范疇,成為消費負擔,或者特權階級的消費品,那么就會引起大眾的反感,那么不排除官方會發布新的政策與輿論導向來限制這種趨勢,這特別對于中國高端白酒的發展將會是致命的。
二、釀造技術的發展會淘汰大批酒企;
相較于國外的烈酒,中國白酒引以為傲的歷史文化與傳統工藝本質上是反人類的,因為作為食品,食品安全與飲用適應度是第一考慮,真正因為酒是風味飲品而成癮的深度消費者是極小一部分,因此,可以想象,在目前中國年輕消費者普遍缺乏白酒文化教育的當下,如果他們直接對接國際標準與觀念(實際上已經開始),開始追求現代工藝與白酒的純凈度與飲酒的豐富性的時候,那么中國酒企很難保持目前的競爭優勢,直接面臨著大批企業退出市場。
三、消費行為的快速迭代導致品牌衰落;
這不是危言聳聽,伴隨著中國文化的解體與重構,中國酒在中國人的生活重要度不斷下降,其很有可能已經成為符號性的存在(想想月餅),特別是伴隨著中國消費多元化的趨勢,白酒的替代品不斷增多,這對于中國酒提出了非常高的運營要求,碎片化導致難以形成統一市場,而消費需求的不斷迭代又要求產品的不斷升級,社群化的消費行為又加劇了這種隨機性,今天的大品牌明天可能就無人無津,而眾多的小品牌可能抓住長尾活得很好,整個白酒消費不再有規律可講,任何品牌都在跟著自己的目標消費者變化而變化。
機遇:
方向一、平臺型的輕品牌崛起
基于ip、數字化、社群化等大量平臺型品牌將會崛起,他們是基于消費群建立的消費平臺,從產業鏈整合角度來構建產銷體系,他們只是平臺商與運營商,他們擁有強勢的媒體與社群資源,極強的跨界資源整合能力,他們是流量的創造者與變現者,他們直接切入的是消費端,他們可以是社群品牌,也可以是ip品牌,也可以是電商平臺,并且他們的盈利邊界將會急速擴大,基于中國酒消費的場景化建設將會是品牌的核心資產,基于酒類消費的產業鏈整合是其本質特征。
雖然這樣的案例不多,但是許多已經初具規模,大到川酒集團的區域整合,小到酣客公社的社群分銷,線上到小米有品的子約酒,線下到1919連鎖的定制……
另外我說一下,我從來沒有覺得江小白是賣酒的,它是賣生活方式的,這種生活理念與品牌、企業、產品與年齡無關,江小白其實是它自己理念的布道者!
方向二、酒莊等本地化企業發展
白酒酒莊,很多人只看到它的流量價值,卻忽視了酒莊作為本地化商業生態鏈的區位價值,當我們把白酒酒莊的觀察視野拉遠,再拉遠,那么除了白酒酒莊的品牌宣傳、市場銷售與產品賦能等價值之外,其實白酒酒莊是一種新的本地化商業生態,它不僅是解決本地化酒類消費的一站式服務商,它更是本地生活消費的內容輸出方與資源整合方,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就發現,白酒酒莊這種基于本地社群的新營銷模式是治標又治本的,是解決企業持續發展的根本所在!
白酒酒莊的商業價值不夠顯現,目前還存在很多問題,這主要是外部壓力不足,內部缺乏培育的結果,但是伴隨著大型企業對于中小型企業存量市場的持續掠奪,中國本土文化復興與民眾審美意識的不斷提高,我們堅定的相信,白酒酒莊將會是中國酒企,特別是區域酒企實現突圍的重要路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