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帶一路”的國家頂層設計方案正式出爐,中國白酒迎來了國際化發展的良好機遇。關于白酒“借船出海”的說法已經提了若干年,當前中國這艘“巨輪”正向著世界舞臺中央起航,白酒國際化應盡早籌劃、謀篇布局,把有利條件充分轉化為國際化發展的現實成果。
然而,中國白酒多以工業品、消費品的定位出現在全球消費者面前,缺乏對自身文化內涵的充分展示,更缺乏將白酒文化與地域風情、中華文化的有效融合,對各國消費者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中國白酒的國際化目標,終究要靠文化來實現。
白酒國際化的文化優勢:民族的記憶與情感
與世界各個酒種相比較,白酒主要有三個方面的突出優勢。
首先,白酒源遠流長,傳承悠久,白酒文化是中華文明發展的見證。酒在中國有著漫長的歷史,根據考古發現和文獻記載,中國釀酒的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約9000年前。與之相比,白酒誕生至今只有幾百年,只是其中很短暫的一段時間。但是,白酒在中國有著最廣泛的群眾基礎,酒文化在社會生活中的反映,基本是以白酒為主,因此白酒雖然相對“年輕”,但卻是中華古老酒文化的最主要載體。以白酒文化為主體的中華酒文化,其與華夏文明同生共長,它是中華民族的發展縮影,記錄下每一個歷史時代的人文特征與精華。這份民族歷史的完整記憶,是世界上其他酒文化所難以擁有的。
其次,白酒具有廣泛而深厚的社會性基礎,白酒文化代表著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更是中國人的精神滋養。白酒與中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白酒文化的本質就是中國人的情感表達。這種民族情感的充分流露,是世界上其他酒文化所難以比擬的。
再次,白酒文化的精髓,是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它之所以優美動人,代代相傳,正是由于它能夠激勵人、鼓舞人、陶冶人、感動人。白酒文化是中華精神中的正能量。從古代來看,白酒是人們祭祀上天、表達情意、抒發志向、表現品位的主要道具,統治階級在酒杯中隱藏權謀,文人墨客的酒杯中飽含靈感,勞動人民用白酒祛除疲勞,健身強體。發展至今,白酒已成為人們交際的紐帶,情感的載體,白酒文化可以增進人們對民族傳統的了解與自豪感,對于中國夢的實現具有激勵鼓舞的作用。
白酒國際化的文化使命:為“文化強國”鋪墊道路
正因為白酒文化的特殊性,白酒國際化發展也被賦予了非同尋常的文化使命,特別是在當前這樣一個行業深度調整的特殊時刻,白酒行業應該對國際化發展的文化使命保持清醒認識。
文化不僅僅是一個企業、一個行業的發展關鍵,更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發展根本。無論從中華民族歷史的縱坐標來看,還是從全球格局演進的橫坐標來看都是如此。今天,中國正在努力使中華文化對世界產生積極影響,孔子學院開到了世界很多國家,儒學思想在全球開枝散葉;中國作家莫言贏得諾貝爾文學獎,中國文化中的愛、人性、理解和寬容美好地呈現出來,引起不同國度、不同種族人們的共鳴;東方式養生為世人青睞,其本質上是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中國傳統文化走向世界。
在這樣一個時代的進程中,中國白酒不能置身事外,必須積極作為,發揮貢獻。因為白酒有著這樣的文化基因,有著這樣的文化優勢,所以更有這樣的文化使命和責任。中國白酒應力求國際化發展的實質性突破,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走向世界,為中華民族崛起于世界鋪墊道路、營造氛圍。
白酒國際化的文化策略:融合與影響
中國白酒走向國際市場的文化策略,應當是滲透性、交互性和持續性的。因為白酒文化的輸出應該面向更廣泛的受眾,采取更活潑多樣的形式,并盡量保持連貫和前后呼應,要使白酒文化真正影響到世界,而不是僅僅做一個形象的展示。
在全球化和互聯網時代,文化之間的影響必然是多方交互的,其實國外的一些做法就非常值得白酒行業去借鑒。例如,法國葡萄酒在中國市場的強勢地位已經持續了很多年,并且還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法國葡萄酒對中國市場的文化影響也并非一成不變,而是入鄉隨俗、因地制宜的。波爾多葡萄酒行業協會曾推出波爾多葡萄酒與中國八大菜系的搭配指導方案,甚至具體到與某些菜系代表菜品的口味對應,還將與中國各菜系的烹飪大師進行合作,使波爾多葡萄酒更好地融入中國人的飲食文化當中。還有些國外葡萄酒生產商在研究中國的婚慶市場,針對婚宴用酒特點,研發出特殊包裝的產品,便于將餐桌上剩余的酒收集存放。
總之,文化的相互影響必然伴隨著融合與改變,白酒文化要在世界上產生影響,前提是讓各國消費者去接受它,那白酒行業就沒有必要拘泥于形式和傳統,而是要更接“地氣”——更接全球市場的“地氣”。
歸根結底,白酒文化對世界的影響,是中華文化與外界的交流融合,并逐漸結出新的思想果實。當這種思想果實成熟的時候,白酒的國際化發展也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