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第五十六回中,曹公寫的是探春改革,即在大觀園實行承包責任制,把大觀園承包給幾個老婆子,打破大鍋飯,實行多勞多得,開源節流,以彌補賈府的財政虧空。古人都知道通過改革實現“制度革新”,改變固有現狀,如今白酒領域也是多事之秋,唯有變革才是生存之道。
元春省親,賈府為此建造大觀園,但是,過于鋪張浪費,導致財政出現虧空,為此賈府不得不開源節流,這就是探春改革的原因。那么,白酒企業改革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經濟領域利空
1、經營成本加大
目前,中國進入老齡化時代,人口紅利消失,人工成本增加,白酒制造費用不斷提高,營業總成本不斷加大,尤其是企業的銷售費用不斷提高,在五糧液2016年披露的年報中可以看到,企業一年的凈利潤是70.57億,銷售費用是46.95億,相當于一個人花將近47塊錢賣東西,最后只掙70多塊錢。根本原因在于,白酒行業進入成熟期,產能過剩,供大于求,企業去庫存的壓力上升,因此,企業的銷售費用不斷上升。
2、公關環境復雜
互聯網的發展不斷深入,帶來一個信息爆炸、信息碎片化的時代。網絡媒體的快速發展,新媒體話語權的不斷提升,自媒體的蓬勃發展,讓國民的注意力不斷被稀釋,媒介和傳播的可控性越來越差,因此,企業宣傳成本、公關成本不斷加大,對企業的內控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白酒行業出現負面新聞,幾乎直接打擊整個行業。另外,傳媒對酒駕事件的報道,科教文衛領域對減少飲酒的提倡宣傳,白酒行業引發的安全問題,這些,都為白酒行業的公關帶來難度。
3、可替代新興飲品不斷推出
白酒行業,屬于食品行業的酒水行業,消費者飲酒量是有限的,但市場上的可替代品不斷增加,不斷和白酒搶市場,例如啤酒、紅酒、雞尾酒、果酒、其他各種調制酒,因為酒精度低、口味體驗更加舒適、外觀更時尚、飲用方式更便捷等原因,吸引了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輕的消費群體。這給白酒的營銷,提出新的挑戰。
二、政治領域的變化
1、供給側改革和工匠精神的提出,倒逼白酒行業品質提升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概念,白酒行業也不例外,白酒行業未來發展的動力,不在需求側,而在供給側,白酒只有不斷提升產品品質,滿足消費者日趨個性化的需求,才可以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2016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詞迅速流行開來,白酒行業的工匠精神,意味著白酒行業品質的精益求精。
無論是供給側改革,還是工匠精神的提出,都對白酒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如果白酒企業無法提升自己,必然無法適應新形式的發展。
2、公務用酒的減少,白酒復蘇依靠大眾消費
十八大反腐以來,從中央到地方,一致倡導節約,不再鋪張浪費,大吃大喝,公務用酒的需求大大減少,白酒從功能用酒轉向價值用酒,從公務消費轉向價值消費,目前,白酒的消費群體是大眾消費,那么白酒的營銷策略必須跟上時代發展的節奏。這對白酒的營銷提出新的要求。營銷策略能否及時抓住消費者的胃口,是白酒企業開拓市場的關鍵。
改革潮體現在哪些方面?
探春改革中,實行了一系列具有市場經濟意識的策略,如包產到戶、多勞多得,這一策略,幾乎可以與我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思路相媲美。此次白酒行業的企業改革,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又有怎樣的表現形式呢?
一、供給側改革
2017年的糖酒會,名酒企業相繼推出健康大單品,例如,汾酒的葛根竹葉青,茅臺的臺壺春。古井貢酒的的健康白酒研究院也正式成立。現在,健康白酒儼然是行業新風口,也是白酒價值回歸的體現,白酒的醫療價值和養生價值不斷被強化,因為背后是對消費者內在需求的滿足,白酒行業在供給側發力,側重于白酒品質和價值的提高,讓喝白酒成為對消費者有實際利益的事情。
二、管理體制改革
大型的白酒企業,絕大多是國有酒企,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在管理上,具有官僚特色的國企,幾乎成為效率低下的代名詞,企業落后的管理理念和管理體制,已經束縛了白酒企業的發展,現在的白酒企業開始進行體制改革,例如汾酒的國企混改。白酒行業不斷借鑒外企快消品的管理模式,實行多品牌管理的營銷模式,不斷成立營銷子公司,既可以合理避稅,又可以提高經營效率,不少企業,通過改制上市,積極吸引生動活潑的生產要素,打破原有弊端,讓老式企業朝現代化企業轉變。
三、管理層人事變動
目前,名酒企業紛紛換帥,新官上任三把火 ,通過高管的調整,梳理企業的業務發展思路,把不同的業務分拆開來,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也就是通過換人來謀求管理變革。從2014-2017年三年以來,白酒行業的高管換帥就沒有停止過,洋河、瀘州老窖、汾酒、茅臺、老白干、五糧液等一線名酒企業的高管都有調整,現在川酒集體換帥已經是行業現象,白酒界通過人事變動,來改變白酒的頹勢,力爭為白酒的發展開出新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