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這一年,國家將重點實施“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一帶一路”等戰略。在“三期疊加”的新常態下,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出,無疑提振了各行業發展的信心與動力。
從一系列國家級大戰略的立項和實施來看,中國正在大踏步地走向世界,在世界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中國要做互利共贏發展理念的踐行者、全球經濟體系的建設者、經濟全球化的推動者。中國必須實施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以開放的主動贏得發展的主動、國際競爭的主動。毫無疑問,未來的中國,是世界的中國;未來的世界,也是中國的世界。
對于酒業而言,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公司董事長李秋喜預測行業或將迎來一個白酒的國際化時代,而在白酒走出去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是長達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規劃,即頂層設計。這是中國白酒走出去必然要求,也是中國酒業對壘國際酒業的題中之義。
迎接白酒的國際化時代
統計數據顯示,如果不出意外,中國的經濟總量將在不遠的將來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這基本是全球經濟界的一個共識。毫無疑問,中國將在世界舞臺扮演重要角色。從當下黨和國家推出的一系列戰略舉措來看,中國正在為未來做一系列準備。
具體來看,2015年國家將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這將是我國歷史上最重要的重建亞洲秩序、重建洲際秩序,乃至世界秩序的大戰略,沒有之一。根據全國各省市的政府工作報告,從2015年開始,幾乎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都動起來了,都在圍繞“一帶一路”做規劃;根據“一帶一路”的設想,將有占全球46%的人口在這個戰略中受益。
同時,2015年也是中國主動應對世界挑戰的一年。這一年,中國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建設力度。隨著歐洲主要國家的參與,亞投行在創始之初就顯示出未來中國在金融領域的巨大潛力,未來世界的貨幣戰爭,中國不再是被動地參與,而是世界金融秩序的主要建設者和維護者。
此外,今年我國自貿區的建設也逐步擴容。繼上海成為首個自貿區之后,廣東、天津、福建也先后獲批為國家級自貿區。這在李秋喜看來,未來的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將成為升級版的自貿區經濟帶。
毫無疑問,在“互聯網+”的新世界背景下,中國及中國制造將大踏步地走向世界,世界經濟資源也將以更大的規模、更高的層級向中國流動。未來的中國將是世界的中國,未來的世界將是中國的世界。如果將這句話套用在白酒行業,那么可以說未來的白酒將是世界的白酒,而未來的全球蒸餾酒市場,也將是白酒的市場。在如今中國走向世界的大背景下,白酒迎來了一次難得的走出去機遇。
據了解,隨著“一帶一路”等戰略的推進,在不久的將來,很可能會有數百萬中國工程師、中國技術工人,在占全球46%人口的國家和地區修建高速鐵路、高速公路。這種場景像極了上世紀80年代大量洋酒隨跨國公司、外國工程師進入中國的景象。因此,在強大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作用下,中國白酒將隨國人更加廣泛地走向世界各地。
在李秋喜看來,中國白酒走出去有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本土國際化市場,二是“一帶一路”的國際市場。對于本土國際化市場,李秋喜認為我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相當于一個中等國家的面積。如果在這樣一個大的范圍內實行自由貿易,實現國際化,意味著我們白酒行業將面對一個新型的、本土的國際市場。對于“一帶一路”的國際市場,李秋喜認為幾百萬高收入、高學歷、高消費的中國建設者將沿著“一帶一路”走向世界。“一帶一路”所涉及的國家和地區,大多數比我們落后,所以,這幾百萬中國建設者將同時也是消費的意見領袖。如果這幾百萬中國人能像當年外國人來中國推崇啤酒、葡萄酒、白蘭地、威士忌一樣推崇我們的白酒。
因此,中國白酒很有希望迎來一個真正的國際化時代。
中國白酒要有走出去的頂層設計
對于國際市場,中國白酒要走出去面對著重重的困難。多年來,包括茅臺、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汾酒、古井貢酒等行業領袖企業在內的白酒行業企業都在堅持一步步走向國際市場,但是卻因白酒概念不清、國際標準不符、品牌知名度、消費者培育不夠等多方面問題而碰壁。
無論是白酒的國際化問題,還是白酒未來發展贏得消費者的問題,領袖企業掌門人一致認為要科學確定白酒的概念。
據了解,在國際市場上最為成功的蘇格蘭威士忌、法國干邑白蘭地,對產品標準有近似于法律的嚴格界定。根據英國政府1988年頒布的蘇格蘭威士忌法案,
蘇格蘭威士忌只能擁有因傳統發酵、蒸餾所使用的原料和制造與陳年的方法所產生之色澤、香氣與口味,且除了水與酒用焦糖之外,禁止添加其他物質。而干邑白蘭地必須在指定地點中由指定的葡萄種類生產,必須在法國橡木桶中陳釀,造就其色澤和味道,而且只有兩種木材可以用來制作這種桶。
但是,到底什么是白酒,是固態發酵的純糧酒,還是食用酒精勾兌的新工藝酒?業內多年來缺少一個一致的答案。在李秋喜看來,在擁抱白酒的國際化時代之前,行業應該對白酒概念形成定論。在國內市場上,已經形成了傳統白酒與新工藝并存的現狀,但是進入國際市場,必須要有極其嚴格的界定。只有這樣,白酒才能與英國、法國的民族酒類精品并駕齊驅。
所以,面對國際市場講傳承、堅持傳統白酒的固態法才是最重要的傳承。離開這個傳承,其他傳承都無從談起。如果我們把新工藝酒帶到國際市場上去,民族特色將蕩然無存。
中國酒業協會副秘書長兼白酒分會、市場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宋書玉也認為白酒要走出去,要想消費者講好白酒的故事,一定要把白酒的概念進行科學的界定。如今,協會已經針對年份酒有了科學準確的界定,未來白酒也要有準確的概念定義。
在做好產品的同時,更需要支撐白酒國際化的標準戰略與技術標準體系。“一流企業賣標準,二流企業賣專利,三流企業賣產品”。“得標準者得天下”是目前全球產業界的共識;“產品出口,標準先行”的理念在國外釀酒界已成為重要的戰略思想。“白酒要進入國際化時代,必須首先建立國際社會承認的國際標準。”李秋喜認為,一是行業企業共同制定和實施白酒國際化標準了,提升白酒標準對產業國際化的技術支撐作用。二是規劃與建設與國際接軌的、完整、安全的標準化體系,是制定白酒國際化標準的根本。三是制定白酒國際化標準,要加強與世界各國蒸餾酒組織的交流與互動,讓中國白酒的科學價值和卓越品質體現在國際標準中,根植于國際消費群。
而為了保證中國白酒的國際化征程不再散兵作戰、單打獨斗,更好地進軍國際市場,李秋喜建議行業內要及早著手頂層設計。目前,每一家白酒企業在進軍國際化方面困難重重,行業企業要抱團取暖,以白酒集群共同出征國際市場。李秋喜建議在中國酒業協會的帶領下,大家聯合起來,組織一批專家學者,科學、系統、全面地搞一個跨度至少十年的國際市場頂層設計,至少應該包括中國白酒國際標準戰略、中國白酒的“一帶一路”計劃、“中國名酒2025”規劃、自貿區經濟帶市場規劃、“互聯網+”發展思路等內容。
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仁國認為,隨著國家實施“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珠江——西江經濟帶等戰略,以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入,中國白酒將進一步走出國門,中國商品越來越會受到更多國家和民族的關注,以茅臺等為代表的白酒作為民族精品更將受到青睞。“白酒行業要超越經典,以傳承品牌為核心,提升國際化推介能力,在世界潮流中發展,實現品牌的國際化、市場發展的國際化。”
輸出中國文化的軟實力
在行業企業抱團出海,以優秀白酒產品贏得世界掌聲的同時,白酒領袖企業掌門人認為各企業更要團結協作聯合調研國際市場,借助文化的軟實力攻占世界消費者的心智。
世界各國市場差異較大,每個國家都有各具特色的風土人情,也都有自己的酒文化。中國白酒在進軍國際市場的同時,如何讓中國風格、中國氣派避開禁忌,與當地的風土人情進行合理融合,需要充分的調研。這種基于全球市場的調研,不是某一家酒企能夠獨立完成的,需要名酒企業聯合起來,聯合調研,抱團進入國際市場,聯合推廣中國酒文化。
在領袖峰會上,袁仁國與宜賓五糧液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唐橋、安徽古井集團董事長梁金輝都分享了對外傳播酒文化的經驗。據了解,這三家企業在白酒國際化推廣方面付出很多。五糧液、古井貢酒廣告都曾亮相紐約時代廣場,在多年的國內外交流中,茅臺、五糧液、古井貢酒也都作為代表與國外人士進行深入交流,傳播白酒文化。“面對面的傳播最有效,很多外國人都沒有喝過白酒,但是并不代表著他們不能喝白酒。”袁仁國表示,當時企業在英國推介茅臺酒時,外國人都喝了不少白酒,這說明企業的傳播工作做得還不到位。梁金輝也表示,一定要面對面向外國人解說白酒是怎么來的,如何飲用,這種傳播最有效果。
歸根結底,白酒的國際化就是白酒文化的國際化。無論是白酒企業的釀酒工藝、包裝工藝還是廣告宣傳,都應該體現出特色鮮明的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追求。無論是日本的清酒、韓國真露,還是歐美的民族酒品,都不曾由于國際化而削弱本民族的鮮明特色。中國白酒企業在國際化面前,都應該精心設計自己的文化訴求和話語體系。在國際化進程中,白酒企業要把中國名酒精神、中國名酒文化、中國名酒品格以接地氣的方式講給世界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