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酒板塊向來以運作光瓶酒見長,從而活躍在中國白酒的舞臺。那么隨著消費升級,尤其是全國化的光瓶酒升級趨勢,今后東北酒板塊究竟有怎樣新的發展趨勢呢?本文將繼續從“光瓶先驅,前行犯難;結構升級,品牌上天;群體切換,創新為先”三個方面進行剖析。
一、光瓶先驅,前行犯難
以老村長、龍江家園等為代表的東北光瓶酒企業,可以說是行業內光瓶酒運作的先驅。在大家都忽略低端市場的時候,他們憑借笑星代言、低價擴張、大力促銷、深度分銷等手段,實現了數十億的銷售規模。然而,受成本上升、消費升級、競爭加劇等趨勢的影響,未來東北光瓶酒的前行之路依舊面臨很多困難,具體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競爭壓力陡增。當前光瓶酒板塊的發展態勢比較活躍,呈持續擴容、量價齊升的趨勢。這吸引了眾多全國名酒、區域強勢酒企以及大大小小的地方酒企參與其中,切割光瓶酒的蛋糕,市場競爭壓力陡增。例如,牛欄山、瀘州老窖綠波二曲、紅星二鍋頭、洋河藍優、玻汾、枝江藍柔、西鳳375、三井小刀等。
二是,成本不斷增加。事實上,成本是光瓶酒的命脈,沒有成本優勢,光瓶酒就失去了發展引擎。首先,原材料成本增加,包括酒瓶、瓶蓋、紙箱以及物流等價格的上漲;其次,物流運輸成本增加;再次,促銷成本增加,如老村長,從常規的打火機、毛巾、洗衣粉、抽紙等升級為電餅鐺、電飯鍋等用品。最后,業務人員薪資水平增加。
三是,營銷戰術疲軟。東北光瓶酒的運作多依賴低價戰術、促銷戰術、人海戰術等手段來置換市場突破的空間。隨著行業的新調整,這些戰術的效果愈發顯得疲軟,并且競爭對手容易迅速跟進和模仿。因此在消費升級、消費理念轉變等趨勢下,如何圍繞品牌、消費場景、消費人群創新營銷模式將成為東北光瓶酒未來發展的核心要素。
四是,價位升級困難。在消費升級和成本增加的雙重趨勢下,光瓶酒的價位升級已經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對于東北光瓶酒來說,現有條件并不足以支撐其價位升級。首先,現有品牌形象的低端認知在短期內難以改變,提價消費者未必認可;其次,擁有名酒基因的光瓶酒憑借品牌背書,已經提前占位光瓶酒即將升級的價格帶,例如五糧液尖莊、洋河藍優、瀘州老窖二曲等。整體來說,價位升級的背后是價值升級,價值的升級又依托于品牌的溢價。因此,對于東北光瓶酒來說,必須要從過去的銷售性經營思維轉變到品牌性經營思維上來。
五是,產品同質嚴重。其一,“純糧”的概念是東北光瓶酒品牌共同的賣點,對外造成消費者對其產品品質認知的同質化;其二,品牌宣傳同質化,例如請笑星代言;其三,產品包裝同質化;其四,口感同質化。
二、結構升級,品牌上天
在消費持續升級的帶動下,未來白酒行業的產品結構將繼續提升。從全國范圍來看,隨著20-50元盒裝酒市場容量的逐漸萎縮,光瓶酒的發展將迎來新的藍海,其產品結構必然持續升級,甚至最終會取代50元以下的盒裝酒。光瓶酒不再是低端酒的代名詞,只是相對于盒裝酒的另一種極簡的包裝方式。
然而,結構升級并不是簡單的產品提價,它需要產品升級、概念升級、賣點升級、品牌升級、渠道升級等因素的綜合作用。其中品牌升級最為關鍵,它將直接決定升級后的光瓶酒能否獲得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可。
對于東北的光瓶酒來說,其在結構升級的路上將面臨兩大阻力:其一,全國性名酒旗下的光瓶酒擁有先天的品牌基因,迎合了消費者對于品牌、品質、品位的需求,市場溢價能力強;其二,新興時尚品牌從概念和情感訴求上抓住 了80、90后新生代消費群體,滿足其個性化的消費需求。因此,如何挖掘自身產品優勢、如何提升品牌力、如何讓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發生故事將是東北光瓶酒結構升級路上迫切要解決的問題。
三、群體切換,創新為先
消費升級激活了新的消費需求,白酒的消費群體也在發生潛移默化的改變,并且形成了與舊消費人群相區別的的消費心理和消費需求,一種新的消費生態正在興起。因此對于光瓶酒來說,如何加強對新消費群體的引導,如何在品牌層面賦予產品個性化的時代消費精神,如何與新消費群體進行了有效溝通將顯得尤為重要。以下幾個方面的創新思路可以借鑒:
一是,顏值創新。產品最初的表現力就是顏值,也是直接決定消費者第一次嘗試購買的關鍵因素。因此,打破傳統光瓶酒的材質包裝和外觀形象,在瓶體設計、瓶標檔次、瓶身文字、超級符號、整體色調等方面進行新的突破與顛覆將是顏值創新的關鍵。
二是,文化創新。例如江小白,主打青春、情感、情懷的文化概念牌,以文化為支點實現營銷上的突破,進而成功擴大品牌的影響力,直接催生了光瓶酒市場“青春、時尚白酒”的新概念。雖然目前體量不大,但是其文化創新的手法仍值得借鑒。
三是,容量創新。小酒作為光瓶酒當中的獨特品類,曾經屬于邊緣產品。隨著適度飲酒、健康飲酒等觀念的興起,小酒開始活躍在光瓶酒的舞臺,其中以郎酒的歪嘴郎最為矚目,目前銷售規模已達20多億。后來跟風的五糧液歪嘴竹蓀酒銷量也十分可觀。
四是,品質創新;谄焚|賣點,合理開發類似于“內部招待酒”、“內部專供酒”、“內部品鑒酒”等類型的擁有差異化和稀缺性的光瓶酒,喚起消費者的需求。例如李渡的“李渡高粱1955”,憑借其復古、老味道的品質定位,避開大流通,走團購路線,執行控量策略,利用口碑營銷成功實現1000多萬的年銷售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