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美麗蓉城成都再次熱鬧了起來,“第92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在成都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酒飲企業齊聚一堂,想要在有著“天下第一會”之美譽的糖酒會上獲得出彩機會。如往年般,糖酒會以超大規模和極高人氣再度證明了其在業界不可估量的影響力,與往屆相比,今年的糖酒會交易功能減弱,而平臺功能則在增強。無論如何,有著酒業“晴雨表“之稱的糖酒會,還是讓人們多少感受到了彌漫在酒業的風云變幻,酒行業的“火爆”與“任性”已一去不返,新常態、突圍、解困等已然成為發展關鍵詞。
轉變戰略方向
白酒企業逐鹿中低端市場
不得不說,隨著高端酒銷量下滑,中低端白酒日益走俏,許多酒企繼續放低身段并將更多精力放在“民酒”,主打平價系列產品。過去幾年,許多知名酒企在糖酒會上推出的大多是400元以上產品,而今年則不少都推出了中低端產品,價格在100元左右。如茅臺,在本屆糖酒會就推出了賴茅、王茅、華茅、貴州大曲等四大系列品牌的多款中低端產品,貴州大曲主力產品定價100元/瓶左右,王茅、華茅懷舊版定價300元/瓶左右。此次賴茅等四款新品的面市,之所以令業界格外期待,其背后原因正是茅臺戰略布局的改革重組,即以系列酒為載體,將升級打造的競爭力體系導入市場當中。
當然,茅臺并非酒業混改的唯一企業,而混改也不是優化酒企戰略布局的唯一途徑。五糧液同樣提出,把系列酒剝離出來,單獨成立新的子公司,以更有力的經營機制促進系列酒發展,通過子公司的戰略布局,還將幫助五糧液實現進一步的營銷和渠道改革,由子公司專門負責專賣店運營。而瀘州老窖養生酒業的系列健康型產品,更是于糖酒會期間大規模亮相,這同樣是企業戰略布局向市場導入的表現。此外,山東景芝、西鳳古酒等,也都推出了價格親民的中低端產品。可以判斷,隨著眾多一二線白酒品牌逐鹿中低端市場,以及三線以下走大眾路線白酒品牌的崛起,2015年的國內白酒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
對此,有專家分析認為,產業轉型升級和綜合實力的提升,是“新常態”所帶來的重大利好。名酒企業們在經歷了深度調整的陣痛之后,將戰略布局向市場導入,通過系統優化以增強產品適應力和市場運營能力,這或將是酒業發展嶄新格局的一個開端。
中外酒莊交鋒
葡萄酒產業路徑寬廣
繼承了去年的浩大聲勢,本屆糖酒會上,葡萄酒勢頭與白酒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僅從論壇方面來看,葡萄酒今年可算是再度風光了一把,中國葡萄酒產區舉辦了寧夏賀蘭山東麓產區論壇、中國葡萄酒市場白皮書發布會、2015國際領袖產區葡萄酒質量大賽、進口葡萄酒風云盛典等。而國內大資本攜國外名酒莊酒進入中國市場,無論是數量還是規模都是前所未有,如中糧名酒薈高調亮相、寧夏懿豐推出法國柏閣葡萄酒、樂視酒業簽約富邑葡萄酒企業等。此外,國內葡萄酒企業開始從過去的工廠酒轉向酒莊酒,全面打造“中國酒莊”和“中國產區”概念。據觀察,今年在展會上亮相的產品雖然很多來自世界各國著名酒莊,但價格普遍比較親民,80%的產品定價在80元—200元之間。
在過去,葡萄酒市場多年來較為混亂無序,尤其是進口葡萄酒,涉及國家眾多,價位高低不等,一直沒有一個主導品牌,消費者在選擇上難辨真偽,而在新消費常態下,葡萄酒的消費需求逐年上升。目前看來,葡萄酒市場前景將會更加開闊,已有越來越多的大資本關注并看好,他們大多已與國外酒莊合作開始進入國內市場。業界人士認為,隨著葡萄酒消費走進大眾生活,品質有保障、價格又親民的葡萄酒將會有很大的市場潛力。
適應新常態
酒業發展亟待創新變革
本屆糖酒會主題是“酒業新常態,消費新趨勢”,所謂酒業新常態,眾所周知,我國白酒業自2012年底以來步入到新一輪調整中,目前仍未結束。在宏觀經濟、行業自身規律等內外多種因素影響下,酒業已經發生了實實在在的變化,例如,行業增速明顯下滑,一般認為調整到位后有望步入一個比較穩定的、相對低速增長的時期;行業主流消費群體和消費習性正在變化,相應的行業市場結構、產品結構等也在改變,消費理性主義興起,新興渠道崛起,營銷變革此起彼伏;行業產生明顯分化,各種勢力重排座次,行業重組、整合明顯提速;此外,經過危機洗禮,中國酒業正逐步走向成熟、理性。大概來說,以上正在出現,未來還將進一步出現并得以深化鞏固的現象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成為一種穩定常見的事實,這就是中國酒業的新常態。
針對這種新常態下中國酒業將如何發展的問題,有經濟學專家指出,當前行業下行壓力雖然還存在,但發展前景仍然向好,中國經濟進入新階段,對釀酒行業也是重大機遇,具體體現在12個字:速度換擋、結構轉型、動力轉換,把握這三個特點對酒企有重要意義。酒企從過去推動經濟增長的要素(低成本、廉價勞動力等)動力轉換為創新動力,是適應新常態的最大要求,酒業能否適應新常態,唯有不斷創新。
發揮自身優勢
新常態助力隴酒走向輝煌
雖然業界在新常態下面臨著挑戰與變革,但我省地產酒似乎并未受大的影響,反倒正在趨于和名酒產品平分天下的態勢。
白酒方面,九糧液、金徽等在我省消費者心目中始終備受青睞,占據著一定的市場份額。尤其是春節期間,可以發現在各大超市內地產酒的“地盤”上甚至更為熱鬧,這也許與過節期間本土產品五花八門的促銷有一定關系,但是,我省白酒產業在多年的歷練中,通過品牌實力定位市場,準確瞄準目標消費群體,精準定位自身的價格區間,合理整合產品結構,在競爭激烈的中低端市場上牢牢掌握了主動權,各自開辟出了一片消費市場,培養了一批各自品牌的忠實消費者,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紅酒方面,我省河西地區是中國最早種植葡萄和釀造葡萄酒的地方。這里自古就具有生產葡萄酒的悠久歷史和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被業內專家認為是中國生產葡萄酒原料的最佳區域之一。據了解,目前在蘭州熱銷的莫高、紫軒、國風、皇臺干紅等,均在我省葡萄酒市場占據絕對優勢,借助天然的地域優勢,強烈的本土文化,以及合理的價格層次,“隴產”葡萄酒銷量早已超過了外來產品。
新常態已然到來,曲折與挫折或將不可幸免,但敏銳的酒企已經嗅到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和拓展空間。面向未來,誰能夠適應新常態的要求,邁上更高的層次與平臺,誰將注定在酒界“王者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