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葡萄酒進口金額20.4億美元,比2014年增長34.3%。“從去年的情況來看,進口酒量價齊升,恢復正增長。”中國食土商會酒類進出口商分會秘書長王旭偉日前表示,“可以判斷,未來一段時間,進口酒仍然是正增長,而以商業模式和價值平臺容納能力提升形成的市場放量,仍將保持!”
在剛剛落幕的成都糖酒會上,進口酒可謂是出盡了風頭,即使糖酒會后至今,其熱度依然絲毫不見降低。應該說,隨著行業步入深度調整期,向進口酒要銷量成為諸多行業巨頭的新選擇。而進口酒行業也進入到了深層次、多角度、軟實力的比拼階段,由此引發進口酒銷量達到了歷史新高。看準趨勢比努力更重要,梳理下來,筆者認為有4大趨勢值得關注:
第一、無論是從數據來看,還是從需求來看,進口酒增長大勢已成。從數據看,進口酒已達到歷史新高——2015年酒類累計進口額38.6億美元,進口酒市場呈現非常樂觀的增長態勢,其增速達34.13%。這是2013年探底之后的最大反彈,一躍超過了30%。從需求看,進口酒正在進入朋友聚飲這一酒類消費最大的場景,三五好友喝幾杯、帶幾瓶進口葡萄酒、帶1-2箱進口啤酒越來越常見。
第二、進口葡萄酒已經成為酒業大鱷戰略上的高度關注點。從數據看,進口葡萄酒已達到歷史新高——2015年葡萄酒進口金額20.4億美元,增速也高達34.30%。也可能正因為此,白酒上市公司洋河、瀘州老窖、青青稞、衡水老白干紛紛涉足進口葡萄酒,山東白酒龍頭企業景芝酒業、河南白酒超商云飛酒業等紛紛中糧名莊薈達成戰略合作平臺化共享進口葡萄酒,甚至連國產葡萄酒的領軍者張裕都提高了對海外葡萄酒的關注度。
第三、品牌化是進口葡萄酒市場集中化發展的新特征。從數據看,原瓶裝進口葡萄酒達到歷史新高——2015年的原瓶裝進口葡萄酒進口量達到了3.96億升,金額更是達到了創記錄的18.8億美元。這說明消費者更加成熟和理性化,越來越認知到葡萄的靈魂在于“風土”,對進口的要求不僅僅是海關稅票,而且要原產地種植、原產地發酵、原產地分裝。所以,進口葡萄酒在酒商來看是冰火兩重天,一方面是小進口商叫苦連天,一方面是中糧名莊薈、酒易酩莊等熱火朝天;中糧名莊薈與酒易酩莊合作的奔富麥克斯,1月16日上市春節前就銷售了2000多萬元,酒易酩莊春糖會上亮相的“羅納皇冠”和“神秘客”也是備受追捧。當然從個人角度看,類似于羅納皇冠這樣的法國本土大單品、麥格根黑牌這樣的澳洲本土大單品,就像中國白酒中的海之藍,更有可能是中國中產階層未來優選的高性價比產品。
第四、進口啤酒是中國酒業的“新、快、大”風口,在剛剛落幕的春糖會上得到了驗證。從數據看,進口啤酒也達到了歷史新高——2015年的啤酒進口總額達到5.7億美元,實現了42.5%的同比增長,并首次超過葡萄酒。記得2015年10月26日筆者在糖酒快訊上提出《進口啤酒,酒業“新/快/大”風口》,當時還有些許質疑,比如有人認為精釀啤酒才是中國啤酒市場的未來。但是在春糖會上,進口啤酒展商眾多,德國啤酒協會高管親臨首屆瓦倫丁德國啤酒論壇,德國眾多業界名人出席中糧名莊薈“大啤酒的力量”論壇等,都已印證了筆者在去年秋糖會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