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酒板塊向來封閉和保守,除四特之外,酒企眾多但是規模偏小。同時,外來品牌難作為,地產品牌也做不大。那么今后贛酒板塊究竟會有怎樣新的發展趨勢呢?本文將從“年度大勢,穩字領銜;一超之勢,無人能撼;區域酒企,難有大展;主打特色,錯位領先”四個方面進行剖析。
一、年度大勢,穩字領銜
相對于其他白酒板塊的變局來說,贛酒板塊近幾年的發展顯得比較平穩。四特長期一家獨大,章貢、堆花穩隨其后,臨川貢、李渡、七寶山和全良液等酒企仍能保持一定體量,其他眾多酒企則規模都普遍偏小。同時,外來品牌難作為,地產品牌做不大,整體呈現出封閉和保守的特征。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四特長期一家獨大:據相關數據統計,2016年四特繼續逆勢增長的姿態,全年銷售額達48億左右,遙遙領先其它贛酒企業。尤其是其核心產品四特東方韻系列,保持銷售數量和銷售額15%左右的雙增長。
二是,規模以上酒企數量偏少:除四特之外,贛酒酒企眾多,但是規模以上酒企數量偏少。據相關數據統計,億元以上的只有四特、章貢和堆花3家,1000萬元以上的只有9家,500萬元以上的不到20家。
三是,贛酒封閉和保守的特征明顯:據相關數據統計,在贛酒100億左右的市場容量中,地產酒約占70多億的份額,外來品牌份額相對較少。同時,贛酒企業大多割據在各自的根據地市場,既不外拓,也不允許外來品牌滲透進來,市場封閉,缺乏開放意識。
二、一超之勢,無人能撼
多年來,四特憑借產品線的完整、大單品的打造、核心大商資源的掌控、渠道的扁平化操作等手段,在贛酒板塊始終處于絕對領導者的地位,無論是品牌影響力,還是產品銷售力,四特都實現了全省的深度覆蓋,一超之勢,無人能撼動。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銷售額占據贛酒半壁江山。在四特2016年約48億的銷售額中,省內約有35億,幾乎占據了贛酒板塊地產酒70億總容量的50%左右。同時,35億也是贛酒第二品牌章貢總銷售額的5倍。其他眾多酒企的銷售額根本對四特造成不了任何威脅。
二是,占據省會南昌,輻射全省。作為省會,南昌是贛酒板塊眾多酒企必爭的核心市場,在高強度的市場投入下,四特笑到了最后。目前四特在南昌占據了當地80%的市場份額,其他品牌或敗走或被邊緣化。憑借對南昌這個戰略制高點市場的占據,四特成功輻射全省,樹立了對其他品牌的絕對優勢。
三是,產品結構完整,各價位全面覆蓋。目前四特“品牌結構化、高部定向化、中腰夯實化、低端拉力化”和“大眾消費為主導、中高端消費為兩翼”的產品矩陣基本形成,成功實現在高、中、低三個價位段全面覆蓋,且在不同價位段均取得不俗業績。如星級系列、東方韻系列、四特印象等,都保持穩定的銷售貢獻和增長。
三、區域酒企,難有大展
偏安一隅和進取心不足,一直是贛酒眾多地方區域性酒企身上存在的明顯問題。憑借地方消費者的高忠誠度,據守在根據地市場。這一方面是這些區域酒企獲得了相對穩定的生存機會,另一方面也決定了這些區域酒企未來的發展空間不大,成長性不足。
隨著行業從擴容增長階段正式進入擠壓增長階段,這些區域酒企在省內四特和省外強勢品牌的雙重擠壓下,如果不做即時調整,不僅未來發展空間有限,甚至會面臨存或的嚴苛命題。因此,如何在扼守根據地市場同時,去積極尋求市場突圍和發展的機會,將是當前贛酒板塊所有區域酒企未來發展的關鍵。
四、主打特色,錯位領先
在當前強競爭、趨集中、漸分化的行業趨勢下,對于地方區域性酒企來說,只有主打特色產品或品類,避開傳統或主流競爭,進行錯位布局、錯位競爭,走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強的路徑,才能夠有效實現市場突圍和業績回暖。
就贛酒板塊來說,近幾年章貢、李渡、五谷村等酒企,正在積極嘗試通過做差異化和體驗式營銷去尋找企業增量的模式和突破點。例如,李渡在2016年以小體量引領了白酒消費的大升級。通過“封壇體驗旅游”的模式,使優質白酒的價值回歸本真,逛古窖群、吃全酒宴、泡酒糟腳等各種體驗也緊緊抓住了消費者的心。因此,當前贛酒眾多區域性酒企應該看清行業發展趨勢,挖掘自身特色,找準自身的突破點,進行錯位競爭和錯位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