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人消費增加促進線上葡萄酒購買。2012年限制三公消費政策的推出使酒類市場步入了新的發展周期,而葡萄酒市場在不斷進行消費結構、產品結構的調整,公務需求減少,個人和商務消費開始占據酒水市場的主導地位,這也極大地刺激了葡萄酒線上消費的增加。而相較于男性,葡萄酒對女性消費者的吸引力顯然更大。此外,中國進口葡萄酒消費者中,62%消費者經常在線上看酒類資訊,47%消費者通過線上購買葡萄酒,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利于葡萄酒消費的普及。
第四,葡萄酒消費者趨于專業化。從天貓“消費報告”可以看出,從葡萄酒消費的驅動力、目的、消費者態度到消費的場景,葡萄酒文化漸漸融進了中國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中。與過去相比,現在的消費者開始參加各種培訓、講座、巡展、品鑒會等葡萄酒活動,而葡萄酒消費場景也從節日聚會、商務宴請變為了普通餐飲和家中飲用?梢哉f,中國市場的葡萄酒消費氛圍更好了,份額更大了。
第五,二三線城市消費能力提升。京東在其發布的“消費行為報告”中明確指出,在線上消費中,中小城市的消費潛力正在爆發,其中,三線城市的消費增長變得尤為強勁,這一方面源自于中小城市線下購買渠道有限,但更重要的是,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消費者對于優質產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而在天貓發布的“消費報告”中也證明了這一點。“報告”指出,葡萄酒在沿海地區及一線城市更為暢銷,二三線城市近年來對進口產品的訂單量大幅提升,其中,購買進口酒類的人數快速增加,2015年購買人數為2013年的四倍,增長潛力巨大。
一手“平臺”,一手“渠道”,
方可有效突破
通過以上的分析和梳理我們不難發現,伴隨著行業的不斷變化,如今的葡萄酒市場展現出了良好的發展前景,也充滿了更多機遇。其中,電商渠道在葡萄酒行業的建設與發展不僅是一種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順應與迎合。當然,這并不代表葡萄酒線上發展有更多機會。
首先,電商影響葡萄酒的價格差異化發展。京東發布的“消費報告”指出,從整體來看,價格因素仍然是當前拉動銷售的牽引力之一,而對于葡萄酒行業來說,這一因素勢必將影響產品價格帶的差異化。換句話說,基于電商平臺的差異化競爭只能局限于中低端價格帶的品類競爭,這無論是對企業還是行業來說都是遠遠不夠的。此外,單純的線上銷售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高端產品的整體發展,因此,當前形勢下,電商的葡萄酒征程可以說才剛剛起步。
其次,線上葡萄消費者對促銷敏感度更高。節慶、“雙十一”期間的促銷活動對葡萄酒線上銷售拉動明顯。一方面,企業不合適的促銷不僅會影響線上銷售利潤,更有可能對產品價格線造成傷害;另一方面,消費者對于促銷敏感,很容易在特定的“促銷”時間段進行消費,如果企業過于依賴線上,也會對產品的正常銷售產生影響。
最后,酒水線上消費還有極大的待增長空間。綜合京東、天貓發布的“消費報告”我們不難看出,雖然近年來線上葡萄酒消費數量在快速增加,但酒類產品在線上產品消費中所占份額依舊很小,與電子、服裝等產品相比,差距明顯。此外,與其他“主流”線上消費產品相比,葡萄酒的線上消費額與量還有待提升,短期內,線上平臺尚并不能視為主流的動銷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