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社會轉型,都會引發一次行業調整;而每次的行業調整,總有一些品牌和經銷商迅速找到風口,在市場上快速占位,形成明顯的競爭優勢。
回顧白酒行業的發展歷程,有過幾個關鍵性的風口,每當“風口”出現,有的企業善加把握,有的企業失之交臂,有的企業甚至渾然不覺……
●第一次風口:關鍵詞--品質(1980-1990)
80年代初期,中國的消費者通過改革開放基本解決了溫飽,開始追求產品品質的提升。那時白酒行業熱衷于“部優、省優”的全國名酒評選。
從1952-1989年國家共計舉辦5屆名酒評比,能連續5屆獲金獎僅有茅臺、瀘州老窖、汾酒。企業產品評上部優金獎,在消費者心中就是品質的象征,立即全國暢銷。
●第二次風口:關鍵詞——品牌,價格(1990年-2000年)
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經濟的發展、居民消費水平地提升,中國社會階層也在開始分化。不同階層的消費群體需要不同價格的白酒。
白酒的社會化屬性開始明顯,市場上逐漸出現用于解決“面子消費”的高檔白酒需求空缺。
茅臺五糧液掌握先機,率先提價占據高檔酒認知,從此一直高居中國高檔白酒之巔,無人能出其右。消費者通過品牌建立了價格認知。
●第三次風口:關鍵詞——文化營銷,品類創新(2001年-2012年)
20世紀初,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國經濟進入高速發展的黃金十年,白酒的消費市場也呈現出多元化發展。
2002年開始,瀘州老窖公司領導提出:引領未來白酒消費的是文化。消費者對于白酒的認知已經從簡單的品牌價格需要躍升至文化情感需要。
白酒的重要功能就是社交,而社交功能里的“面子”營銷,不僅體現在產品的價格,更加體現在產品的附加值——即為文化營銷。
國窖1573、水井坊等新品牌高舉文化營銷的大旗迅速從市場上崛起。
中國社會階層的加快分化,帶來白酒市場的價格更加細分;白酒消費的多元化,為文化營銷和品類創新提供了土壤。
其中:茅臺推出年份酒、洋河推出綿柔型均獲得成功,走上了快速發展的康莊大道。
當然,伴隨著品類越來越多,偽品類、偽概念也層出不窮,讓消費者越來越糊涂,也越來越麻木。
●第四次風口:關鍵詞——健康(2013年至今)
2012年一紙“禁酒令”,吹響了“黃金十年”的終結號,整個白酒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
2013年至今,中國經濟在調整,中國消費者在發生結構性變化,中國白酒在調整中進入了弱復蘇狀態。
可以預見伴隨新一輪的改革,中國經濟會逐漸走出衰退期重新繁榮。中國的消費者正從60、70后為主力軍逐步向80、90后轉移
60、70后進入老齡社會后更加關注健康,80、90后則更加關注的是消費體驗和個性化需求。
不久的將來白酒行業一定會重新走向繁榮,但是引領未來白酒行業的風口在哪里?這是我們每個白酒人都要思考且刻不容緩的問題。
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淼在“2016亞洲產業與資本峰會“上分享了其對未來白酒發展的研判:健康化、時尚化、智能化和國際化是中國白酒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馬云就曾經說過下一個能夠趕超他的中國首富一定來自大健康產業。
中國人的健康將是行業發展的下一個金礦,健康營銷將引領下一個消費潮流。誰能讓白酒更健康,誰就能趕上新一輪的白酒風口!
隨著白酒消費理性的回歸,消費者飲酒越來越注重自身體驗與健康,健康飲酒與飲健康酒是白酒消費者的消費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健康白酒不等于健康的飲酒。
“健康的飲酒”是指飲酒的習慣、飲酒的方式、飲酒的理念,如XX酒的廣告“XX雖好,請不要貪杯”;而健康白酒則是以高科技為基礎,在白酒中融入對人體有益的成分,改善飲酒體驗,同時減少飲酒負擔。
健康白酒既能滿足消費者聯絡感情的社交需求,又能滿足飲時口感體驗好,飲后有益身體的健康需求。如同王老吉,既是滿足消費者解渴需求的茶飲料,又滿足消費者不上火的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