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調查數據更直觀的顯示,大學生消費增長迅速,且漲幅驚人。早五年,有四成多大學生一個月花不到500元,而現在已經飆升到1500元,當今的大學生消費能力基本與時代共進步。除此之外,未來家庭可支配收入提高,未來大學生的可用開支也會得到極大提升。這就意味著他們將具備更加強大的購買力,那么我們就能完全理解現在大學生追求iphone7等最新潮的電子產品,體驗新鮮的其他產品。所以大學生具備強大消費水平和購買力,這為企業提供對應產品和服務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品牌認知:過渡期,選擇特定化
目前,國內在校大學生以90后為主,一些00后也開始慢慢進入大學。表面上說,這部分人群成長的環境不一樣,他們是在物質極大豐富、信息極大豐富的社會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因此,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從認識上,他們都相對成熟。他們表現的越來越難溝通,很自信,非常有自我主見,想法也很多。但他們更會消費,也不差錢,每個人走出來都是亮麗光鮮。但跟以往的其他年代大學生一樣,大學是所有人走向經濟獨立的過渡期。在大學里面,畢竟大學生在生活方面很多還是依賴父母,所以在消費上也不敢過于奢侈,過于隨心所欲,更多的受制于經濟不獨立,還是會被父母左右。因而他們的消費購買選擇可以說是一種過渡期的行為,他們的選擇相對來說比較特定化。怎么理解過渡期呢?舉個例子,國內大多數大學生也經常參與體育運動,打籃球、踢足球、跑步、打羽毛球等,但買運動裝備還是選擇一些國產品牌,當然也有相對說很大一部分人選擇國外品牌。但是當他們畢業后,經濟獨立了,很多人購買運動裝備至少也是國外品牌起步,就很少買國內品牌了。這就是大學生受至于經濟不獨立,在大學期間并完全按照內心需求去選擇,而是選擇折中的方式。
為什么畢業后就會改變呢?因為經濟不受制于父母,消費購買方式可以完全脫離父母的左右,完全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因此畢業后,他們的消費方式就會出現比較大的反差,不像在大學里就算有足夠的開支,考慮到父母的因素,他們也不敢過于鋪張浪費。因而他們在品牌認知層面,對品牌有講究,但消費上則會選擇過渡期的品牌,且購買選擇相對比較特定,一般大學期間都不會輕易改變。但一旦走出校園,基本很快就改變了。這也給企業在過渡期很好的教育機會,只要產品夠炫夠有差異就有足夠的號召力。
雖然大學生經濟來源更多依靠父母,但現在大學生有越來越多的其它收入來源途徑,如兼職、創業等?傮w來說,未來大學生的消費能力只會越來越高,大學生消費市場只會越來越大,而他們也是一群有時間、有精力、有心情去購買的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