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難的2014年漸行漸遠,未知的2015年已然來到。也許是出于對未知的敬畏,當我把“你怎么看待2015年”這個問題拋給圈子里的朋友時,得到的答案出奇的一致——“會更難”。
似乎得出“會更難”這個判斷并不困難:
全行業業績普遍下滑,何時反轉說不清楚;政務消費市場看不到“解凍”的希望,高端酒銷量持續低迷;大眾酒市場的價格血拼愈演愈烈,價格底線在哪里也沒人敢斷言;消費主權崛起讓傳統的營銷手段失效,“新常態”下的制勝方法還在摸索……
怎么看,這都是個令人沮喪的開年,但是,請慢下定論,讓我們放松心情,冷靜地想一想:2015年憑什么會比2014年更困難?
是政策面更困難嗎?
現在顯然還不能這樣定論。相較于2013年-2014年來自政府層面的明確打壓信號,2015年再出類似的“禁酒令”的可能性很低,雖然現在就說政務市場會隨著國家重要工作從反腐向經濟建設上轉移而回暖還為時尚早,而且就算是政府在2015年仍然維持反腐的高壓態勢,也最多是2014年的“禁酒令”效應的延續,所以可以肯定的是,2015年來自政策層面的壓力不會比2014年更大。
是渠道上更困難嗎?
的確有很多經銷商關門了,但這不見得是壞事,要看看這些“關門走人”的經銷商到底是什么樣的經銷商。
“黃金十年”的火爆行情催生了渠道的“畸形”生態——全民賣酒,許多沒有渠道基礎只有人際關系的投機商進入酒行業。2014年的渠道洗牌首先洗掉的就是這類經銷商,其次是高度依賴高檔酒高額利潤生存的單一產品經銷商,而一直堅持做渠道終端的經銷商卻并未受太大影響。
洗掉了“投機分子”,端正了利潤態度,2015年的渠道只會回歸正常,回歸商業本質,怎么能說渠道更困難呢?
是銷售更困難嗎?
也許要看對誰而言。決定銷售業績的關鍵因素有兩個:一是消費需求;二是銷售手段。前者決定市場容量,后者決定你在市場容量中可能拿到的份額。
從消費身份上劃分,白酒消費需求可分為政務消費需求和民間消費需求。政務市場的冰封不等于政務消費需求不存在了,只不過是被政策“關起來了”,政務市場就算不解凍也不會比2014年更糟糕,那么能對2015年銷售產生決定性影響的因素就是民間消費。
白酒的民間消費會不會變糟糕,我認為有兩個衡量指標:一是老百姓對白酒的消費熱情(喝酒的頻度)有沒有變化;二是老百姓對白酒的消費能力(購買力)有沒有變化。很顯然,這兩個衡量指標的答案都是沒明顯變化,至少是沒有出現不好的變化,中國經濟GDP的增長仍然有力地支撐著老百姓的購買力。
因此,盡管在政務“禁酒令”下,老百姓依然該怎么喝酒還怎么喝酒,該喝多少還喝多少,唯一出現的明顯變化是,老百姓越來越關注那些能與自己情感產生交流的白酒產品,越來越關心白酒產品的性價比,而不像以前那樣廠家怎么說老百姓就怎么信。
或許,白酒行業的2015年仍將在困難中前行,但我堅信,2015年不會比2014年更困難!在行業啟動自我修復,清淤消腫之后,在行業丟掉對既得利益的幻想之后,在行業經歷了2014年的困難摸索之后,我有理由相信,2015年將是那些已經洗心革面、回歸商業本質、更加關注消費者需求的企業的反轉之年。困局之中的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