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命年常常被認為是一個不吉利的年頭,命犯太歲。因此,人們要穿上紅底褲來辟邪!2014年似乎就是國產葡萄酒的本命年,行業性下滑、龍頭企業發展受阻、接二連三的零關稅……2015年,國產葡萄酒如何抓住契機,重拾正增長,恢復良性發展呢?我看還是要從2014年留給行業的“紅”與“黑”抓起!
2014年過去了,但它留給國產葡萄酒的四個背景或者叫做契機,仍將會在2015年左右行業發展。
首先,國產酒在中低價位市場上的優勢,以及因為價格相對同檔進口酒的堅挺,讓國產葡萄酒收復了一定的市場,表現出了較為明顯的增長態勢。2014年以張裕為首的龍頭企業,為了應對經濟形勢和限制三公消費所造成的高端酒疲軟,都適時推出了全新的中低價位產品。這些產品上市之后取得了不錯的銷量,成為龍頭企業走量的一個全新支撐點。在張裕的季報中也曾指出,推出面向大眾消費層面的中低價位產品是企業在二季度恢復正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反觀進口酒,價位一降再降,甚至讓人很難信服那么低的價格是如果從國外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的,因此曾一度引發了小范圍內的對中低價位進口酒的不信任。此消彼長之下,國產酒終于在中低端市場站穩了腳跟,這為2015年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其次,老牌國產酒在高端受阻,但新生酒莊力量讓人們對于國產酒在高端市場的發展恢復了一定的信心,以產區為代表的酒莊酒,在潛移默化中完成了對高端酒市場的替代。一直以來,支撐國產葡萄酒高端運作的關鍵點是概念營銷,什么年份酒、樹齡酒等等概念,因為缺乏實體和邏輯上的支撐,逐漸敗落;而酒莊酒則徹底擺脫了概念的影響,用酒莊、用基地、用實物說話,賦予酒莊酒真正的意義,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中國酒莊酒發展是行業這兩年繼進口酒“大躍進”之外一直并行不悖的焦點,而現在各個酒莊基本也到了出酒的階段,2015年,在中高端市場舞臺上,我們除了能夠看到來自寧夏、甘肅等地的酒莊酒,一些東部企業的酒莊酒也會亮相。消費者其實很簡單,只要你不忽悠我,我就會給你公平競爭的機會。希望這一波酒莊熱,建立在酒莊基地建設和葡萄種植實體化的基礎上,能夠重拾國產葡萄酒的“半壁江山”!
再次,在國產酒和進口酒的競爭關系上,也出現了一些新變化。著名葡萄酒營銷專家吳勇認為:“在看待這一問題上,進口酒應該審慎的悲觀,國產葡萄酒應該審慎的樂觀。整個中國的葡萄酒行業,國產葡萄酒仍然占據了較大份額,同時,很多葡萄酒生產企業也在馬不停蹄地進行戰略調整。在國際化進程中,國產葡萄酒也要用國際化的眼光看問題。一是我們同樣有很多優質的產品,這是提升企業品牌張力的重要武器之一;二是國產葡萄酒經過很多年艱苦卓絕的努力建立起的渠道網絡,是進口酒在短時間內很難突破的;三是成本較低,我們本土化的生產相較于進口酒來說,成本優勢顯而易見。這是一個締造神話的時代,而方法就是思想的靈魂,只要中國的葡萄酒生產企業拿出強有力的品牌背書、運營理念背書以及企業文化背書,一定能夠獲得綜合力量的提升”。
最后,從產業鏈發展的角度去解讀葡萄酒行業性的止跌和升級,會發現國產葡萄酒的發展呈現出了幾個特點:加強葡萄基地建設和管理;“啞鈴型”市場結構更加明顯;非常注重品質和品牌提升;行業發展的專業化進程也在逐漸加強。這些特點的出現,是葡萄酒市場發展的必然,也是對于堅守者的一種獎勵。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契機將會推動國產葡萄酒在2015年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