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全球葡萄酒業發生深刻變革的一年,中國葡萄酒市場亦出現戲劇化的大變局。
寒冬,是對2014年上半年中國葡萄酒市場狀態使用最多、最準確的形容詞。這種狀態自2012年增速放緩開始,到2013年出現深度下跌,到2014年上半年進入“深冬”。在“深冬”之下,國產葡萄酒和進口葡萄酒都未能獨善其身。
這種“寒冬”期,在進入2014年8月后,出現了驚人的逆轉。8月份后,行業回暖勢態非常明顯,葡萄酒單月生產總量不斷上升,收入與利潤總額開始止跌回升,由負轉正,顯現出行業基本面正在逐步改善。
在中國葡萄酒市場充滿變局的2014年,中國葡萄酒行業到底呈現何種變局?這種變化是否預示了行業的走勢,隱藏了尚未細梳的脈絡?
前7個月是“寒冬”
2014年上半年,縱觀中國酒業各大酒種的市場表現,中國葡萄酒市場無疑是處在最寒冷的季節里。
新年伊始,行業出現一批葡萄酒窖倒閉潮,從北京、上海、 武漢、南京、濟南、成都、溫州依次蔓延,在哈爾濱甚至有一半的葡萄酒窖相繼關門。
這一市場現象,與上半年國產葡萄酒企業的表現相當吻合。2014年1~6月,全國規模以上葡萄釀酒企業完成總產量50.85萬千升,同比增長-3.92%;完成銷售收入191.7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0.37%;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9.91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5.16%。
葡萄酒成為2014年上半年唯一負增長的酒種。對這一企業產量和效益出現雙重下滑的現象,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其原因并不是來自于進口葡萄酒的傾銷與擠壓,而是來自中國葡萄酒市場增長的整體放緩。
市場消費低迷,使得2014年上半年中國葡萄酒進口量同樣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葡萄酒進口總量為16.66萬千升,同比下降13.96%;其中,瓶裝葡萄酒進口數量同比下降5.63%,散裝葡萄酒進口數量同比下降36.66%。
從國內主要葡萄酒企業的角度來看,市場的寒冷無疑傳遞到了各個企業的層面。
張裕2014年半年報顯示,其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23.02億元和6.38億元,同比下滑9.35%和13.85%。
長城葡萄酒上半年的糟糕業績甚至影響到了中國食品的整體業績。整個中國食品酒品類業務銷量同比增長11.7%,長城葡萄酒同比下滑2.89%。最終,中國食品收入同比下降4.2%,毛利率同比下降11.6%,虧損5589萬港元。
在香港上市的王朝酒業同樣表現“欠佳”,銷售額上半年同比下滑17%,期內虧損6363.9萬港元,毛利率較2013年同期下降4%。值得注意的是,王朝酒業公司的平均出廠價較2013年同期也出現下跌。
8月后開始回暖
走過7月份之后,中國葡萄酒顯現不同程度的回暖趨勢。
據《華夏酒報》記者了解,2014年8月,全國葡萄酒產量為105,098.45千升,同比增長13.96%;2014年1~8月,全國葡萄酒產量為700,366.71千升,同比增長0.17%。
這一回暖跡象逐漸延續到9月。2014 年1~9月,我國葡萄酒行業累計產量82.70萬千升,同比增速為3.37%。就累計產量增速水平來看,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3.89個百分點,環比則回升了3.19個百分點。其中,9月單月實現產量12.90萬千升,同比增速為27.84%(比上年同期回升40.65個百分點)。
2014年1~10月,我國葡萄酒行業累計產量為93.74萬千升, 同比增速為3.51%。就累計產量增速水平來看,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5.54個百分點,環比則回升0.14個百分點,形勢有明顯的好轉跡象。其中,10月單月實現產量11.05萬千升,同比增速為 4.4%(比上年同期回升20.96個百分點)。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4年1~11月,全國釀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釀酒總產量7018.25萬千升,同比增長1.90%;其中,11月份釀酒總產量512.27萬千升,同比下降4.17%。
在這中間,白酒總產量1125.61萬千升,同比增長3.57%,其中,11月份白酒產量為121.34萬千升,同比下降4.86%;啤酒總產量4677.09萬千升,同比增長0.17%,其中11月份啤酒產量268.31 萬千升,同比下降6.99%;葡萄酒反而成為“一枝獨秀”,前11個月總產量104.21萬千升,同比增長1.93%,其中11月份葡萄酒產量10.47萬千升,同比增長0.08%。
與葡萄酒產量出現增長相同的是,市場銷售業績開始向好。2014年前個10月,我國葡萄酒行業實現收入329.69億元,同比增速為4.56%;實現利潤總額32.54億元,同比增速為1.54%。
收入與利潤增速由負轉正也出現在企業身上,根據《華夏酒報 》記者對葡萄酒龍頭企業張裕前三個季度的觀察,2014年1~9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1.93億元,歸屬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7.99億元,基本每股收益1.17元。其中,三季度單季實現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8.91億元、1.61億元,且實現正增長,同比各增長了10.06%、25.55%。
對于中國葡萄酒業這樣前后很大反差的變化,中國銀河證券研究機構的首席分析師董俊峰認為,這是因為葡萄酒行業景氣度已現積極信號。
負面環境見底?
2014年8月,隨著行業開始回暖,就有券商做出研報稱,中國葡萄酒最嚴峻的情況或已過去。這不僅僅是因為國產葡萄酒產量和市場回暖,進口葡萄酒對中國市場勢能的減弱,也是券商做出上述判斷的重要依據。
根據銀河證券的調研,自2014年以來,我國進口葡萄酒數量及金額累計同比增速均出現大幅下滑。2014年1~10月,我國進口葡萄酒數量達到32.10萬千升,同比下滑5.9%,比上年同期下滑1個百分點;進口葡萄酒金額達到17.84億美元,同比下降16.4%,比上年同期減少13.1個百分點。10月份單月進口數量為2.93萬千升,進口金額達到1.85億美元。
另據董俊峰分析團隊的測算,2014年1~10月,我國進口葡萄酒累計均價達到5.56美元/升,比上年同期(5.86美元/升)下降 0.30美元,相當于同比下降 5.18%。
因此他們判斷,隨著2012年后期酒類市場整體步入調整,進口經銷商的渠道利潤也逐步收窄,進口葡萄酒市場在經歷一輪洗牌之后,預計未來對國產葡萄酒的沖擊將會逐步削弱。
“進口酒此前對行業產銷、營收特別是利潤造成的影響正在逐漸減弱,葡萄酒行業開始步入平穩發展態勢,預計盈利能力也將有所恢復。”董俊峰表示。
也買酒董事長袁疆在對“進口葡萄酒量仍在下滑”現象的分析時認為,主要原因系經銷商在消化2012~2013年社會庫存。
在齊魯證券的王穎華看來,進口酒進口負增長是由于之前渠道利潤的驅動,進口過度,在政商務消費下滑、電商促使渠道壓縮的雙重影響下,渠道庫存嚴重,單層渠道利潤已經由之前的100%壓縮至現在的20%~25%,進口酒分銷渠道整體處于收縮狀態,而未來其渠道利潤將回歸正常。
招商證券的董廣陽則分析說,本輪葡萄酒行業從2011年末開始調整,目前已經進入景氣回升階段。
首先,渠道庫存已至低位。據調研,目前東部地區進口及國產葡萄酒社會庫存基本已經消化完畢;其次,終端需求穩中有增。終端需求始終存在,進入2014年有明顯回升;最后,大眾消費增長帶動行業景氣度。在“三公消費”的限制下,近來婚宴、家宴等用葡萄酒的比例提升明顯,帶動行業的需求持續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