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奮斗與輝煌”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成立3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舉行。此次會議發布了《中國白酒三十年發展報告》《中國白酒標準三十年發展報告》《中國白酒三十年地區發展報告》等研究成果,對30年來白酒行業的發展歷程進行了詳細梳理,總結歸納了白酒發展的內在規律,對行業未來發展的方式和方向提出了指導意見。
在本次會議上,五糧液、貴州茅臺酒、國窖1573酒、水井坊酒等25個白酒產品被授予1985—2015中國白酒歷史標志性產品榮譽稱號,五糧醇酒、習酒等30個產品被授予1985—2015中國白酒歷史標志性產品(區域性)榮譽稱號,季克良、沈怡方、唐橋、袁仁國、李秋喜等48人被評為1985—2015中國白酒歷史杰出貢獻人物。
三十年三起又三落
據了解,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成立于1985年,那也是白酒行業加速發展的歷史性起點。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白酒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馬勇指出:“1985年至今30年間,白酒行業總體來說呈現一張一弛的螺旋式發展特點,即快速發展一個時期后,隨即進入一個調整階段,通過徘徊和積蓄力量,再進入下一個快速發展期,表現出與國家宏觀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節奏。”
1985年—1989年,白酒骨干企業快速發展期。
這個時期,為解決食品和工業產品供應,國家按照“以放為主”的思路進行改革,陸續放開了絕大部分農副產品的購銷價格。1988年,國務院放開13種名煙和13種名酒的銷售價格,價格體系改革使得資源配置向生產效率更高、產品適銷對路的企業傾斜,激發了企業生產積極性。
價格是當時白酒行業活力增強的顯著標志,1988年之前,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汾酒等名酒在價格上相差無幾。但從1989年開始,以五糧液為首的名酒企業開始提價,打破了這種局面,也初步奠定了之后30年的白酒價格格局。
1989年—1992年,白酒行業初遇調整期。
為抑制1988年末逐漸顯現的通貨膨脹,國家從1989年開始對宏觀經濟治理整頓,施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白酒行業受到較大影響,一是部分靠銀行貸款支持擴大產能的企業遇到較大資金壓力;二是由于通貨膨脹使得部分提價過高的產品令老百姓難以承受,不少酒廠的銷售受到嚴重影響。在這一時期,白酒產量增速明顯下降。
1992年—1997年,名酒和區域優勢企業快速發展期。
除了原有的名酒陣營外,豫酒、徽酒和魯酒板塊開始整體崛起,涌現出一批優秀的地方優勢企業。在名酒陣營,茅臺、五糧液、劍南春等開始著眼布局品牌形象和品牌價值競爭,價格競爭開始進入了正常軌道,也成為日后常規競爭手段。在地方優勢企業陣營中,以孔府家、孔府宴、秦池等為代表的魯酒企業,將白酒帶入廣告營銷時代。
這一階段,白酒行業發展速度超過了以往任何年代,白酒產量從1992年的547.43萬噸猛增到1997年的781萬噸;不僅17大名酒企業得到市場經濟的洗禮,一些地方優勢企業也抓住了機遇,取得了做大做強的豐碩成果。
1998年—2003年,調整與創新期。
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和1998年突發的朔州毒酒案,從宏觀和微觀上使白酒行業遭遇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此后,國家在產業政策層面的一系列舉措,如白酒宣傳費用不予在稅前扣除、白酒生產許可制度、從價和從量復合計征消費稅、取消白酒上市公司先征后返所得稅的優惠政策,進一步加劇了白酒企業的困難處境,尤其是從量稅政策的實施,對以中低端產品為主的白酒企業造成了重創。
為應對艱難局面,白酒企業主動開展生產經營模式創新,如從1998年下半年開始,五糧液集團在五糧醇買斷經營模式基礎上,推出大批OEM產品,孕育出五糧春、金六福、瀏陽河、京酒等強勢品牌;2000年,全興酒廠推出了劃時代產品水井坊,一舉將白酒零售價觸及500元價格帶;瀘州老窖推出國窖1573,樹立了超高端價格標桿。水井坊和國窖1573的行業意義在于,彰顯了白酒市場競爭中價格的重要性,同時也揭開了白酒企業雙品牌運作的先河。這些舉措使白酒行業有效應對了不利局面,進入到轉型發展的新軌道當中。
2003年—2012年,“黃金十年”繁榮期。
在這期間,我國宏觀經濟快速增長,為白酒產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具體來看,這個“黃金十年”又分為兩個階段,從2003年—2008年,白酒產業年均增速保持兩位數,2008年爆發的世界金融危機使白酒增速稍緩。但在2009年—2012年,白酒又進入高速發展,部分企業增速甚至超過30%,涌現出多家百億規模的白酒企業,包括茅臺、五糧液、洋河、郎酒、瀘州老窖、汾酒等。
經過10年發展,白酒產量在2013年達到1226萬千升,是2004年的近4倍,銷售額突破5000億元,是2004年的8倍多,利潤超過800億元,是2004年的13倍多,10年間,白酒行業利潤年均增長率超過37%,其中有3個年份同比超過50%。
從2013年至今,白酒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
從外部因素來看,主要是中國宏觀經濟再次進入結構調整期,金融危機的影響依然在持續,國家力行反腐倡廉,嚴格禁止公款消費高檔酒。而外部環境的變化加劇了白酒內部矛盾的計劃,主要矛盾是需求下降導致行業產能過剩,高端酒價格縮水嚴重,其下滑帶來連鎖反應,壓縮了產品價格空間。
相對于上世紀90年代的白酒調整,在最近3年間白酒骨干企業的調整更加及時有效,發展質量的提高非常明顯。一方面紛紛推出較低價位的產品,另一方面企業在產品研發和推廣上更加注重個性化、年輕化和時尚化,充分適應了新的市場消費需求。
回顧白酒行業30年來所經歷的6個發展階段,可以概括為三起又三落,根據社會、經濟等宏觀環境的變化,以螺旋軌跡向前發展。但無論處于上升階段還是低落階段,白酒行業始終保持積極主動的發展理念,銳意創新,果斷行動,緊緊跟上時代與市場的腳步,這也為其未來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