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乃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小區域酒企所面臨的困局仍將來自于大環境下經濟下行后一線酒企與區域強勢酒企的雙重擠壓,可謂壓力山大!全行業預留給小區域酒企突圍的時間估計三至五年左右,如何有效地把握本次機會尤為重要。小區域酒企的破局不光是突圍之戰、生死之戰,更是涅槃之戰,成則一飛沖天,敗則永遠地退出歷史的舞臺。
一則真實的小故事:
筆者最近在進行市場走訪和調研的過程中,每當問起“小區域酒企有哪些特點”時,無不例外地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你明明問的是小區域酒企有什么優勢、優點、長處?但是,大家說著說著就談到了短板、弊病、缺點以及面臨的各種困難上了,無論是基礎業務人員、渠道商或小企業主等都是這樣。讓人不禁產生了疑惑,難道小區域酒企就沒有長處?難道小區域酒企就一點特點都沒有?
小區域酒企固然有諸多困難之處,但其同樣有不少自身之優勢、優點。我們常說小區域酒企人員少、包袱輕、很機動、很靈活,說其地頭蛇、酒老大、本土王,說其規模小、選擇多、要求少但是船小好調頭、發展阻力小、相對易破局,說其傳承久遠、本地特色或者當地特產云云,今天讓我們用第三方的眼光去羅列一下獨屬于小區域酒企的優勢,并解析自身的修復之法。
讓我們從幾個維度來解析屬于小區域酒企的內在特點、外在特征、本質特色。在外有強敵、內有隱患的情況下,如何進行自身優勢挖掘和自我傷勢修改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提升產品品質是酒企生存之本
無論行業被陰云籠罩時,還是經濟低迷時,絕大多數小區域酒企都表現出了頑強的生命力,充分證明了存在即為合理這句真理。這或許就是獨屬于小區域酒企的生存之道,說明其在某一方面具有過人之處,獨有競爭之力。
此力或為“老板”個人的“江湖能力或魅力”(這也是很多老板擅長之處),或為區域內政策傾斜(例如山東區域的地方支持、瀘州的小巨人計劃扶持、河南的振興豫酒計劃等),或為某個歷史性的產品福佑使得企業美譽極佳(例如小角樓有一個叫金鑫的土陶裝產品,連續暢銷21年,累計銷量過10億瓶,此品雖“土”,但著實為好幾代人記憶中的味道),或為核心的經銷商人脈及人員隊伍等等。
修復之道:可以用點狀的資源、精力將其提煉后放大,并用力所能及的成本為未來投資、布局,讓小區域酒企這股頑強的生存力得到更新和升級。盡快發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走出一條具有自身特點的小區域酒企生存競爭法則。
運營與管理簡單化是生存之道
每天埋頭苦干的企業主們是可愛的,簡單的算賬方式、單一增長邏輯、飽滿的信心以及快速的執行力是企業運營的主要表現。
包干式的業務模式也叫算賬式運營,在行業都在講模式、營銷都在趕時髦的今天,仍然有很多小微企業采取這樣的業務模式。例如福建南平某酒企,業務員是廠家人員也是經銷商,更是某區域的承包者,彼此間拉多少貨出去向酒廠交多少錢即可,簡單直白。在山東夏津某酒企,至今還保留著業務員零底薪、自帶車輛、自掏郵費跑市場和運貨的情況。老板不做虧本的生意是一個前提,不需要談規劃和理想,承包者同樣如此。
拍腦袋式的增長邏輯。有時候沒有目標就是最好的目標,很多小區域酒企企業主不關注銷售或市場發展,無需戰略、規劃和布局等。他們只關注今年賺了多少錢,明年再想賺多少錢,如果遇到阻力隨時隨地進行修改和調整。這一點充分反應了經濟社會的本質,很多時候“專業人士”非常鄙視這種做法,很多營銷高手也是極力反對,感覺這樣太不專業了,那是因為你不是老板。
多少小區域酒企是家族式企業,是傳承了老一輩創業者的樸實精神,其保持了較為簡單的意識,支撐他們如此的是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很多將賣酒當作了人生的組成部分,這樣一來事情可緩、可慢、可圓、可方、可長、可短,進退間看待事物的角度將有所不同。
說了就馬上行動,在沒有紙制的方案、沒有計劃和流程的前提下,就把事情干完了。這樣簡單的手段何嘗不是管理的精髓,為什么要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以上這些,同樣是小區域酒企的特征表現。
修復之道:當然,單純這個度需要在管理者的掌控范圍之內即可,將可以固定的標準和制度盡量固定,將彈性的部分進一步提純便于管理層掌控,并適當進行授權,加強核心管理團隊建設,盡早總結出一條具有自身特征的小區域酒企經營(哲學)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