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關將近,2015年整個酒行業可以說依舊未走出低迷形態。而曾經被多家企業視為有效戰略的核心大單品,其市場影響力并未發出相應的威力,尤其是非傳統核心大單品,無論從氣勢,影響力還是銷量上,都不是很理想,2015年少見成功案例。盡管瀘州老窖、杜康等白酒企業,還是張裕、中信等上市大型葡萄酒企業,都把核心大單品作為重點資金投入項目,可依然難改疲軟的狀態。而過去曾成功打造過核心大單品的企業,卻似乎對于繼續打造核心大單品,并不感冒,也許是另一種先知先覺。
對此,筆者就核心大單品威力越來越小這個話題,作以簡單分析,闡述一下自己的觀點。
其一,市場形勢和大趨勢,是造成核心大單品戰略不靈的直接原因。
酒難賣,這幾乎是包括了所有酒企在內的共識。國八條的政策未作松動,團購不利,傳統渠道受互聯網沖擊嚴重,互聯網上銷售的產品沒有利潤。種種這些,造成了行業的整體低迷。在這種前提下,說白了,打造核心大單品,就是為了打造明星產品和有代表性的品牌產品,最終的作用是進行品牌拉動。而說到做品牌,其背后所需要的功力,卻不是僅僅依靠核心大單品能支撐的。
對于非知名品牌打造核心大單品,需要投入大量的宣傳費用,來進行高空轟炸。一方面高空轟炸可以樹立品牌形象;另一方面,高空轟炸展示企業實力,給經銷商信心?蛇@個宣傳費用不是小數目,幾百萬進去,可能聽不到一點動靜,在資金壓力之下,很多企業無法進行堅持。而對于知名品牌來說,既往成功的核心大單品太強勢,新的核心大單品要想進行超越,給不出超越的理由,這不單單是資金投入的問題。比如飛天茅臺,比如五糧液的普五,因為其已經奠定了殿堂級的地位,消費者會認為,其基準口感和運作方式,已經是一種標桿了,再超越標桿,不僅僅是口感超越,不僅僅是工藝超越,更重要的是底蘊超越,而恰恰是這個底蘊,成了一道堅實的墻,牢牢把控著消費者的心,使得品牌企業推出的新的核心大單品,無所作為。
其二,鋪市和消費者教育不到位,是造成核心大單品戰略不靈的間接原因。
一個產品,要想取得大范圍認可,一是體驗,二是曝光率,這跟終端鋪市有很大關系,而新產品出來,總要告訴消費者為什么要買、要認同這個產品的理由,也就是消費者教育。而浮躁的酒行業,似乎忘記了,扎扎實實做鋪市才是對于高空廣告最好的支持,廣告不落地,終端見不到產品,或者見到產品,促銷講不明白為什么好,這是很大的一種浪費。先前的廣告成了沉沒成本,而在酒行業之外,金罐加多寶也沒有做好這個高空和地面的聯動銜接工作,因此,這種挑戰,也讓打造核心大單品的企業沒有拿出滿意的答卷。
其三,消費者消費習慣和品牌忠誠度的削減,導致核心大單品的生命周期縮短。
不得不承認,80、90的主力消費群,其消費習慣確實跟60、70有著明顯差異。一方面是他們習慣于網購,另一方面,他們消費理念的追求并不是局限于產品品質,在崇尚個性化消費和貼著自己標簽的心理關口上,很多酒企的核心大單品做不到讓他們產生參與感,也做不到用好玩、好看、好喝來抓住他們的痛點,因此導致了酒企業核心大單品完全屬于推銷狀況。若不是真正以消費者需求為出發點,這樣的結果,最終讓本來就不太有粘著力的品牌,在喜新厭舊的新生代消費群面前,毫無招架之力。
白酒企業中核心大單品的打造,還有希望,精耕細作;但是國產葡萄酒,本來就沒有強勢領袖品牌,再用核心大單品戰略,無異于找死,在此僅作提醒,希望能夠防微杜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