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兩年,對白酒行業來說可謂是最難熬的“寒冬”。受國家政策調整影響,“三公消費”大幅減少,高端酒整體降價,集體退出公務消費,全面回歸市場;白酒庫存量大,經銷商、渠道商壓貨多;中低端白酒品牌林立,產品同質化嚴重。這三大因素已經成為拴住白酒企業大跨步前進的沉重鎖鏈。進入嶄新的2015,告別了奢華與浮夸,回歸到品質與文化,經過行業重新洗牌,以及消費回歸理性,白酒行業能否迎來觸底反彈?對此,不少業內人士普遍看好。
業內看好:市場將觸底反彈
業內人士分析,白酒行業接近觸底,消費已經理性化。從五糧液、茅臺經銷商年會上看,茅臺、五糧液等高端品牌酒的價格體系趨于穩定。五糧液經銷商大會宣布,2015年52度普通五糧液、1618以及系列酒價格將保持不變,五糧液向市場傳遞出挺價的信號,并將成立五糧液事業部,把全面消化市場庫存、穩定價格體系列為今年工作重點。
貴州茅臺總經理劉自力也看好茅臺2015年的市場空間,“只要堅持不放量,有效控制供需關系,價格將控制在小幅波動范圍內,下行空間不大。”
經歷了2013年、2014年非常困難的時期,華澤集團董事長吳向東日前表示,白酒行業的調整期仍會持續一段時間,不過,伴隨整個行業的轉型變革,只要經濟不再走下坡路,2015年將是行業觸底反彈的一年。
他還說,長期看好酒行業,未來酒類市場還要翻倍。過去十年白酒的增長,政務消費過大了,今后的增長一定是私人消費和商務消費的增長。
營銷創新:擁抱電商尋突破
面對新的市場變化,不少酒企已從被“打蒙”的狀態中清醒過來,重新應對新的形式。如何抓住更多的消費群體,重新定位,實現品牌在市場上的價值,在更趨理性的市場上創出一片天地,成為白酒行業、白酒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營銷方式上,隨著互聯網消費模式興起,酒類電商渠道雖然不是主流銷售渠道,但仍以其高度的消費黏合度逐漸受到白酒企業的關注,去年“雙十一”期間,酒仙網、購酒網、1919、中酒網等四家酒類電商的當天白酒銷售總額等于一家4億元左右企業一年的銷量。其中,酒仙網公布其“雙十一”白酒銷售戰果417.9萬瓶,約2000噸,相當于一個中型酒廠一年的產量。在行業整體低迷的情況下,許多白酒企業選擇擁抱電商尋找銷量突破口。業內人士分析,酒類電商渠道的銷售額只占到白酒總銷售額的5%,遠低于服裝等行業的占比,上升空間巨大,酒企在轉型互聯網營銷過程中,應積極應對渠道變局,適應新變化,力爭在行業低谷中順利突圍。
在產品突破方面,眾多白酒企業推出了訂制酒。訂制酒是為了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在產品本身賦予一些訂制化的標記,給客戶帶來更多的體驗價值。例如簡單的婚宴訂制酒,酒瓶上貼上新人照片,包裝盒上打上祝福語;深層次的訂制則是產品符合企業文化,符合個人的文化、個性、做事風格,達到滿足精神需求的目的。雖然目前訂制酒并非白酒的主流銷售方式,但卻是消費者需求細分的一個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