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波爾多、意大利托斯卡納、美國納帕這些鼎鼎有名的世界葡萄酒產區為何崛起?
行業人士或許會說這是因為這里的葡萄酒品質卓越,是上天賜予的氣候、土壤以及釀酒專業人才的聚集才修成正果。這些道理都不錯,但是筆者想說的是這些地區能夠成為世界葡萄酒的知名產區背后有著看不見的推手,這個推手就是地利。
筆者所稱的地利是指這些葡萄酒產區因為地理靠近主要消費市場。
一個葡萄酒產區要崛起于世離不開市場,沒有市場,沒有銷量,沒有便利的交通條件難以托起一個知名的產區。
波爾多之所以能夠崛起于世,在于其對英國市場營銷的成功,波爾多曾經是英格蘭的占領區,在18世紀,波爾多葡萄酒通過法國西部沿海和英吉利海峽之間來往的私掠船運到英格蘭。據休.約翰遜《美酒傳奇》一書記載,當時的私掠船會將波爾多葡萄酒運到倫敦、布里斯托爾和普利茅斯等地的咖啡館里進行拍賣。到了近代,波爾多除了英國市場,離法國主要市場的地理距離也不遠,F代鐵路興起后,波爾多距離巴黎僅僅三個多小時的動車距離,而且波爾多本身是是法國的第三大城市,本身有著較大的葡萄酒消費市場。
再說意大利托斯卡納。這個世界著名的葡萄酒產區崛起于十九世紀后半期,當時,托斯卡納最近的大市場是佛羅倫薩,該市曾經是統一之前的意大利首都,葡萄酒產區靠近首都意味著靠近一個大市場,也臨近全國的輻射中心,葡萄酒能很快分銷到全國。其次,法國巨大的市場需要意大利為其供應葡萄酒,而法國和意大利北部又接壤,因此托斯卡納產區的崛起沾了不少法國的光。到了現代,意大利的商業中心米蘭崛起,而托斯卡納地區距離米蘭不過三百多公里,如果在古代這是很遠的距離,但是到了鐵路、公路出現的時代,這個距離不久不算太遠,靠近大都市成為產區做大做強的天然優勢。
再來看看在現代崛起的美國納帕產區。納帕產區崛起于1970年代,而與之伴生的是靠近大市場。首先,舊金山距離納帕僅僅一小時車程,這里的葡萄酒可以很方便的銷售到舊金山這個大城市。其次,美國IT產業中心硅谷也距離納帕僅僅一小時車程,在整個90年代,硅谷飛速發展,催生了一大批新興IT企業和中產階級,為納帕的葡萄酒準備了豐厚的市場蛋糕。
納帕精品葡萄酒的拍賣會能拍出天價,真是離不開硅谷那幫鈔票多多的IT新貴捧場!
筆者援引這些案例僅僅是想說明一個道理,市場和產區是不可分離的。中國的葡萄酒產業之所以發展過程中遭遇種種困擾,除了土地制度和政府產業政策之外,地理因素非常重要。中國有實力有潛力的葡萄酒產區大多在西部:寧夏、甘肅、新疆。上述地區距離中國主要的葡萄酒銷售區域上海、北京、廣東、浙江、福建距離都在1000公里以上,要把葡萄酒銷售到主銷區,地理因素非常重要,運費提高了中國葡萄酒的總體成本。其次,因為地理因素,配套產業也較為昂貴,東部的瓶子、箱子、包裝產業和廠家的配套也增加了不菲的運費,所有這一切都要反映到成本構成上。
行業人士在觀察葡萄酒產業的發展上不可就酒說酒,一定要把產業放到具體的地理環境上考慮,惟其如此才能對中國葡萄酒產業的真正處境有深刻認識,而非僅僅就一些表面現象而爭論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