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產區作為一個新興產區,一直深受業內關注。近日,中國釀酒大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葡萄酒分會理事長劉樹琪在泰安產區調研時發表了以下演講。
中國葡萄與葡萄酒產業深度調整期已經進行了這么多年,泰安產區雖然只發展了四年,但在接下來一個持續快速發展的“黃金十年”一定會有大發展,在山東乃至全國將發揮出它的典范作用。
為什么這么說呢?首先,葡萄和葡萄酒產業發展到今天,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這是一個綠色的、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的產業,而且它是和旅游觀光等相鏈接的一個復合型產業,隨著旅游度假和葡萄酒大眾消費井噴式增長,這幾個要素的疊加效益在泰安這個產區就更加典型。泰安作為中國最著名的一個旅游目的地,而且又地處濟南中心城市群,和全國各地的交通銜接能力比較強,這一切的因素就決定了在泰安發展葡萄與葡萄酒產業有很好的未來。
其次,該經過4年多的穩步發展,打下了相當好的基礎。首先對地域的風土條件研究比較透徹,同時對適宜栽培的品種也有大量的探索,已經基本摸清了較適宜的的釀酒或鮮食品種,相應的栽培管理模式也大致成熟;其次,與產區發展相配套的人才、專家團隊也是跟的上的,這里面不僅是技術人才,還包括管理人才也都逐步到位了;還有,該區域的發展環境,特別是投資的硬環境和軟環境,從市里、區里、特別是鎮里都是很到位的。所以我對泰安產區的葡萄酒產業發展充滿信心。
我認為,后三年是發展最關鍵的時期,因為已經有了四年的經驗和教訓,下一步的關鍵是抓好現有酒莊的標準化、規范化水平。圍繞標準化和規范化要補課,能改的改、能調的調、能完善的完善、能規范就規范,特別是注重機械化生產,產品和市場定位也要盡早研究確定,經營管理和市場營銷模式及其銷售團隊建設也要早著手。
每個酒莊發展到今天都不容易,這個時候企業要繼續努力,各級政府的優惠政策也比較多,我們要打包爭取政策扶持這些酒莊,使他們減輕負擔,減少投資壓力,使他們能夠健康的成長起來,這一點是很關鍵的。這批開拓者已經堅守了四五年了,對這個產業充滿著熱情,經驗教訓使他們更成熟了。如果再加上政府的政策支持,服務到位了以后,發展可能就會更快一些,需要我們做更多的文章。
酒莊注定是一個復合型產業,既是農業、工業、旅游業,當然它也是文化產業,可以和很多產業融合發展。在泰安做酒莊就是要發揮這個區域優勢,因為泰安使著名的旅游區,利用這個區域的各種優勢使酒莊成為復合型業態來發展。特別是旅游觀光度假是酒莊的主要功能,我們要承接來自大都市的游客多樣化的消費,滿足他們休閑度假和旅游的功能,這一塊是我們一開始就設計的,也是我們的初心,F在酒莊的功能遠遠沒有滿足疊加發展的需求,下一步要圍繞疊加這些功能去多做文章。其實我們現在這幾個酒莊選址是很科學的,祝陽毫無疑問是很主要的一個區,徂徠的大環境配套越來越好,滿莊更是這樣,芝峰也不錯,每一個酒莊都可以疊加旅游的功能。
葡萄酒下一個“黃金十年”就要到來了,現在看看主體消費人群主要是80后、90后。我們國內葡萄酒遠遠滿足不了廣大消費主體多樣化、爆發性增長的消費需求。尤其是做地域特色的葡萄酒,和旅游觀光結合起來,發展前景是很可觀的。所以我們要根據下一個“黃金十年”或者更長的發展,早做規劃,這樣可以少走彎路。比如祝陽產區,這個區域急需依托中心酒莊支撐,發展起衛星酒莊,最終形成一個酒莊集群,這是一個大的趨勢。只要能夠依托中心酒莊在栽培、發酵乃至銷售方面給其他酒莊提供一覽子服務,然后小酒莊就是享受消費的、度假的和旅游的功能,有了這個支撐,這些衛星酒莊只要規劃好了,很快就能發展起來。另外還要和舊村改造結合起來,這么多人來了以后可以搞鄉村游、農家樂,把享受鄉村文化和葡萄酒文化結合起來。包括徂徠是最好的一個區域,也得開始做一些規劃,將來再找幾個合作伙伴,全國有很多喜歡葡萄酒、旅游的集團,搞合作開發,區域整體就起來了,實際上這樣就能夠衍生出一個葡萄酒地產、酒莊地產,以后旅游也就帶起來了,一定得合資合作,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