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博弈融合20年·第一屆進口葡萄酒中國峰會即將在上海舉辦。屆時,從1996年起步、完整見證中國進口葡萄酒市場20年的班提酒業董事長將分享自己的創業故事,預測行業未來。
李道之作為中國進口葡萄酒行業第一批弄潮兒,20年浮沉和堅持,造就了今天的成績。
近日,WBO對李道之進行了獨家專訪。
“1996年,我蒙著雙眼進入了葡萄酒行業”
WBO:李董,您好。1996年。葡萄酒在中國沒有市場。您在西班牙,為什么會想打來中國拓展葡萄酒事業?
李道之:如果我說我當年預測到中國葡萄酒市場未來會有大發展,那是杜撰。進入這個行業一切都是機緣巧合,當時沒有初衷。我蒙著雙眼進入了葡萄酒行業,但是,幸運往往不是靠眼睛去尋找不是嗎?希臘神話中的幸運女神也是經常蒙著眼睛。
我應該也算是一個幸運的人吧,我選對了行業。
“瘋牛病逼退了很多進口商,我卻認為5年后會有大發展”
WBO:通過對您的了解,2001年是您一個關鍵節點。那一年,您的公司遇到瘋牛病的沖擊,遇到銀行突然催還貸款,遇到股東們無奈離去,銷售額從1000萬元下滑到100多萬元,是什么支撐你走下去?你當時為什么會作出5年后進口葡萄酒必然有大的發展的預測?
李道之: 1999年的瘋牛病和2001年的洋垃圾事件一疊加,讓中國進口葡萄酒行業進入寒冬,逼退了很多進口商。我理解他們的苦衷,進口葡萄酒那時太脆弱了,一有風吹草動,就面臨毀滅性打擊。
但是如果我不做葡萄酒,又能去做什么呢?對我而言,2001年確實是困難的一年,銷售額斷崖下滑,其他股東離去,是我迄今以來遇到的最大低谷。
但我綜合分析認為,進口葡萄酒終究會是大勢所趨。
第一,我認為,結婚是中國人最重視的事,能上婚宴的酒才是主流酒,葡萄酒當時已經在一些沿海婚宴市場有擺桌。
第二,當時,進口葡萄酒存在性價比優勢,好東西始終會被國人接受,需要的是時間。進口葡萄酒與國產葡萄酒的市場份額比也是不合理的,當時進口葡萄酒最多只有國產葡萄酒份額的0.5%。
至于行業要熬4年、5年或6年,我無法預測,所以當時就初步預測5年后會有大發展,2016年,進口葡萄酒果然迎來了好時光。
“2008年,給合作伙伴最大地盤,為品牌有話語權”
WBO:2008年應該又是你的一個轉折點。2006年進口葡萄酒迎來黃金發展周期,您在2008年決定成立上海卡斯特酒業,堅定轉型做品牌運營商,發展全國戰略合作伙伴,也獲得巨大成功,當時您是基于什么考慮?
李道之: 一家中國葡萄酒企業想要做大做強,真正具備企業價值,一定是品牌運作的結果,中國白酒行業已經給了我們樹立了榜樣。
2008年,我們發展全國戰略合作伙伴,給他們最大地盤,也是希望在群雄爭峰的時候讓卡斯特擁有話語權,希望更多的酒商來推廣卡斯特。當然,擁有全國地盤,也能迅速讓合作伙伴自己壯大。
我們應該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因為每一個時代都會有一個時代的機會和選擇。
“2013年主動渠道深耕,這是運營商的責任”
WBO:2011年,在您全國戰略合作伙伴發展越來越好之時,您開始籌備卡斯特品酒大師這款渠道扁平化產品,上?ㄋ固毓局鲃娱_始深耕渠道,打造扁平化樣本市場,又是基于什么考慮?
李道之:擁有全國地盤的戰略合作伙伴有優勢,也有瓶頸,他們熱衷全國性招商,往往會忽視根據地市場的深耕運作。
2011年,我發現行業始終浮在面上,而進口葡萄酒要真正深度接觸消費者,需要深耕渠道,于是我們開始進行調研,當年就著手策劃一款渠道深耕的高端產品,并聘請世界品酒大師讓·路克為品質顧問。
2012年,卡斯特品酒大師系列面世。
經過了兩年試銷,2015年卡斯特品酒大師開始發力,在江蘇、浙江等地打造樣板市場。
比如公司開發的常州市場,當年我巡查市場,只在一家終端看到過卡斯特產品。我們主導進駐這個市場,直控終端,深耕渠道,通過卡斯特品酒大師拉動,戰略合伙伙伴代理產品也跟進,F在常州幾乎所有主流渠道都能見到卡斯特高、中、低端產品,這就是互補加共贏。
品牌運營商不能僅僅只會招商,在當前階段,打造樣本市場、深耕渠道是品牌運營商的責任。
“未來中國進口酒格局就是今天白酒格局”
WBO:2016年,中國進口葡萄酒市場走過了20年,您認為未來的中國進口葡萄酒市場將呈現什么特點?您能否大膽預測,2026年的中國葡萄酒市場是什么狀態?
李道之:從2006年開始到2016年,進口葡萄酒平均以不低于50%的速度增長,我相信到2026年,進口葡萄酒平均增長速度也不會低于30%。這列高鐵已經啟動,市場越來越理性,沒有理由停車。
但進口葡萄酒品牌格局會發生變化,未來中國進口葡萄酒格局就是今天的白酒格局,從廣義上而言,白酒和葡萄酒在中國就是一個屬性,同屬主流酒精飲料,消費者理性后會越來越趨向品牌。白酒也走過這段路,從百花齊放(只要是酒都能賣)到名酒(知名品牌)逐漸一統天下,那么進口葡萄酒品牌格局清晰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