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上午,首都北京,“改革開放40年中國酒業功勛企業、功勛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國大飯店盛大開幕。此次活動由酒業家傳媒聯合吳曉波頻道主辦,中國副食流通協會作為支持單位。
會上,“中國酒業改革開放40年功勛人物”獎獲得者、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淼,以《凝“五心” 再同行 共擔中國白酒時代責任》為主題進行了演講,以下是演講的核心內容。
中國白酒是中華優秀民族產業的典型代表,數千年的釀酒歷史,不僅為我們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也蘊藏著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中國白酒人在新的時代傳承和弘揚。
不忘初心,肩負起中國白酒永續傳承的責任
回望中國白酒發展的40年,我們滿懷欣喜,心潮澎湃。40年前,中國白酒大多從小作坊起步,至今已發展成了諸多數十億級規模的大企業,甚至有茅臺、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等百億級龐大體量“航空母艦”。
40年前,中國白酒基本上依賴簡單人工勞動,至今已發展成為分工細化、鏈條清晰、技術先進的社會化大生產,產能大大提高。
40年前,中國白酒總體經濟規模較小,至今已接近年銷售規模萬億元,成為了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在這40年里,我們應特別銘記兩位為中國白酒做出卓越貢獻的人物——那就是季克良先生和王國春先生。他們為中國白酒從分散到集中、從落后到先進、從薄弱到強大建立了不朽功勛,值得我們全行業尊敬與贊譽。
作為中國“四大名酒”之一的瀘州老窖,在這風云激蕩的40年里,我們有過引領行業、獨占鰲頭的殊榮,有過錯失中國白酒消費升級的遺憾,有過在劇烈市場競爭中跌跤的教訓。但無論如何,瀘州老窖國窖人都從未放棄、始終堅守,將一個在36家古釀酒作坊基礎上公私合營建立的國有企業,發展成了中國白酒的領軍企業,并在2017年重回百億陣營。我們發展的動力,就是要傳承好祖先690余年的精湛濃香技藝,保護好連續使用至今440余年的國寶窖池群;我們發展的初心,就是要讓燦爛悠遠的中國白酒文化,在新的時代薪火相傳、長盛不衰。
堅守匠心,肩負起中國白酒健康發展的責任
近年來,在中國白酒領袖企業和中國白酒有識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白酒行業呈現向好發展態勢。但由于中國白酒市場化歷程較短,加之激烈的國際國內競爭,白酒業態發展不健全、不規范的現象仍然存在。
比如,中國白酒的定義仍然不科學不明確,白酒分類分級標準及檢測工藝技術仍然較為滯后,少數白酒企業不正當競爭等現象時有出現。作為新時代的中國白酒人,應該弘揚工匠精神,共同擔負起促進中國白酒產業健康發展的責任,致力于“讓中國白酒的質量看得見”。
在2016年由中國酒業協會組織的中國白酒領袖峰會上,瀘州老窖向全行業發起了“文化同源、標準同訂、市場同拓、規則同守、危難同渡”的“五同”倡議,得到了各方積極響應。我們深信,中國白酒一定能在走向集中、深化改革、加快轉型的過程中,實現更加規范、更加科學、更加有序,迎來健康發展的新時代。
堅定信心,肩負起中國白酒振興實業的責任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諸多主要經濟指標名列前茅。我國經濟規模雖然很大,但大而不強,其中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實業支撐不足,存在“空心化”的危機。
中國白酒自誕生之日起,就是典型的實業。在新的時代,逐漸發展壯大的中國白酒產業,正對上下游產業鏈產生巨大的帶動作用。以瀘州老窖為例,我們建立了數十萬畝的有機糯紅高粱基地,近年來還因應布局養生酒、果酒發展需求建立中藥材和水果生產基地,有力促進了農民增收和農村富裕;隨著自身的發展壯大,帶動了機械制造、包材生產、灌裝生產等產業鏈的不斷延伸,依托瀘州老窖發展打造的10余平方公里的瀘州“中國白酒金三角產業園區”,成為全國獨一無二的白酒產業集群;同時,白酒的流通,還帶動了倉儲、物流、商貿、會展、配送等第三產業發展壯大,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