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瀘州市人民政府正式印發《瀘州市加快建成世界級優質白酒產業集群十條政策措施》(以下簡稱“《十條措施》”),并于2023年10月26日起實施,有效期五年。
這是瀘州市提升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又一重要舉措,從《十條措施》的具體細則來看,對于加快完善瀘州市現代化白酒產業體系、推動白酒產業持續向前發展將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大手筆獎補,領航企業最高獎勵300萬
從《十條措施》主要內容來看,瀘州政府以真金白銀的方式,在企業培育、質量提升、品牌培育、拓展市場等方面對瀘州白酒產業加強了引導和補助。
在企業培育方面,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對于優質白酒企業獲得國家級、省級稱號認定,以及營收規模進行獎勵。其中,首次認定為國家級、省級制造業領航企業的最高給予300萬元獎補;首次認定為省級“貢嘎培優”企業給子50萬元獎補;對年度營業收入首次達到50億元以上的給予100萬元一次性獎補等。
在質量提升方面,《十條措施》提出,對白酒企業新建生產性廠房、釀酒窖池、儲酒罐區等固定資產投入進行補助。其中,對市級以上重點項目新建成包裝生產線、成品庫房、科研實驗室等生產性場地的,給予最高不超過200萬元一次性獎補;對完成新建200口以下醬香型窖池的酒類企業,按1500元/口給予補助;完成新建200口(含)以上的,超過的部分按2000元/口給予補助,金額不超過200萬元的補助等。
在品牌培育方面,《十條措施》顯示,鼓勵企業加強品牌塑造、參加重點會展活動、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等方面給予補助。其中,首次獲得中國馳名商標、中華老字號等國家級、省級品牌,最高給予3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參加市政府統一組織到市外展會活動參展參會的酒類企業,按照國內展會每戶企業每次2萬元的標準給予補助。
此外,《十條措施》也支持探索瀘酒文化外延,著力提升酒鎮酒莊、特色酒品等文化屬性,推動打造瀘州“白酒文化IP”,對首次成功創建國省級雙創示范基地的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一次性獎補等。同時,《十條措施》在優勢資源重組、數智賦能升級、企業拓展賽道、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優化產業發展環境等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獎勵和補貼。
有業內專家指出,《十條措施》的補貼力度較大,尤其補貼向瀘州產區內的中小酒企傾斜,這對于謀取突破的中小酒企將起到激勵和提振,有助于進一步壯大產區的腰部力量,進而也將鞏固和提升產區的整體實力。
龍頭酒企引領前行,瀘州產區2025年營收力爭2000億
作為中國白酒金三角之一,瀘州產區早已成長為名副其實的千億級白酒產區。數據顯示,2021-2022年,瀘州產區實現營收分別為1085.6億、1204.32億。其中,瀘州老窖和郎酒發揮了重要作用,去年瀘州老窖營收為251.24億,同年郎酒也站上了200億營收臺階。
進入到2023年,瀘州產區依舊保持不錯的發展節奏。今年1-9月,瀘州市全市酒業實現酒業營收789.2億元,同比增長12.0%;實現利潤總額189.6億元,同比增長31.5%。
同期,郎酒和瀘州老窖依舊表現突出。近日,郎酒公開表示,2023年前三季度商家掃碼出貨數據超過2022年全年,這意味郎酒銷售收入實現了高增長。瀘州老窖雖然尚未披露2023年三季報,但從今年上半年的以25.11%同比增幅錄得營收145.93億來看,繼續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可以說,這兩家龍頭企業穩健的發展態勢,也將進一步鞏固瀘州產區的整體實力。
此外,瀘州的腰部力量也在不斷壯大。在川酒“十朵小金花”中,3家企業坐落于瀘州;“四川原酒20強”酒企中,瀘州也占據了其中的6席。同時,瀘州產區還有川酒集團、四川發展原酒基金等平臺型企業,為產區內資源整合與中小企業合力發展提供有力支持等。
根據瀘州市2022年印發的《瀘州市“十四五”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顯示,到2025年,全市白酒營業收入達到1500億元、力爭2000億元,利潤總額達到300億元,稅收超過200億元。
今年3月,瀘州市在印發的《瀘州市建設世界優質白酒產業集群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中,也著重強調了這一發展目標,顯然瀘州對未來發展抱有堅定信心。而《十條措施》的出臺,也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瀘州做大、做強白酒產業的決心。
可以預見,隨著《十條措施》的落地和實施,這一系列惠及和促進白酒產業的發展政策,將為瀘州產區向前發展提供新支撐,也將為產區向更高目標邁進增添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