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下午,由中國酒業協會主辦的2015’中國國際“酒與社會”論壇在京召開。中國酒業協會文化專業委員會輪值主席、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秋喜發表“中國酒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激情演講,從四個傳承、三個創新的角度解讀了酒文化、挖掘白酒本質。
1、四大傳承——精神傳承、工藝傳承、品牌傳承、標準傳承
第一個傳承是精神傳承;只要女人還有眼淚,世界的酒就不會消亡
李秋喜認為,第一個傳承是精神傳承;唐詩宋詞講的是酒歷史、酒文學,但是這些是比較表象的,深層次的東西應該是酒文化中蘊含著的中國酒的精神。
酒文化的精神,首先應該是激情。眾所周知,酒這個東西既具有物質屬性又具有精神屬性,為什么具有精神屬性?因為人的生理特征,在酒物質屬性的視覺下,會產生解放理性、釋放感性,或者說解放自我釋放激情的效果。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無論是什么崗位,都會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規則所束縛,讓長期處于這樣一種理性的生活當中的我們,必然會產生釋放自我的愿望。打一個不恰當的比喻,女人釋放自己的方式或許是眼淚,男性釋放自己的方式或許是酒,只要女人還有眼淚,世界的酒就不會消亡。
現在我們基本是清一色的干杯文化,這不是中國酒文化的全部,我們的消費文化應該傳承中國酒文化的儒雅精神,酒文化的精神是誠信,關于誠信的問題,許多人認識有一個誤區,就是說我們的老祖宗是誠信的,現在變得不誠信了。其實不然,假冒偽劣自古有之,孔子講在市場上買的酒不喝,為什么呢?只有自己家釀的酒才是原漿,市場上買的酒都是兌了水的。但是幾千年的文化,在信息閉塞的古代,一個酒要成為國家級的名酒并載入史冊,至少要奮斗上百年,沒有百年誠信產生不了名酒。
中國的酒隨便拿出來都比美國的歷史長,米酒為什么能有幾百年幾千年的生命力?是企業的力量,更多是原產地的力量。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也養一方酒,一些綜合因素在一起,決定了米酒就在這里生長代代相承,所以我很贊成歐洲原產地的思維,瀘州、茅臺等知名酒產地是力量源泉。激情、儒雅、誠信、堅毅,是中國酒文化。
第二個傳承,工藝傳承;傳承白酒的固體發酵,才是最重要的
到底什么樣的中國白酒才能代表中國文化?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我們要傳承什么樣的白酒工藝?必須擁有及其嚴格的界定,只有這樣才能以英國、法國的酒類并駕齊驅。我個人認為,我們傳承的要傳承白酒的固體發酵,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個傳承,標準的傳承;指標要落到實處
白酒有嚴格的工藝標準,從原料粉碎,發酵溫度,保溫手段等等,是一整套約定俗成的規矩,但是這一套東西不同程度上都存在問題。原因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企業把根本精力放在了營銷上,工藝管理、市場管理邊緣化、淡化的趨向。另一方面,新酒工大部分比較年輕,不能把指標落到實處,這應該引起我們所有企業的重視。
第四個傳承,品牌傳承;企業家都是過客,品牌是每個酒類從業者的事
我們在座企業家都是過客,在我們來的時候,品牌在那里已經矗立了幾百年。品牌傳到我們手中的的時候,無論是幾年或者幾十年,最重要是我們如何傳承好?如何更好的傳承下去?當然,品牌不僅是每一個企業家的事,是每一個酒類從業人員的事。
2、三大創新——理念創新,標準創新,文化創新
第一個理念創新,科學系統地做白酒產業頂層設計
未來的中國是世界的中國,未來的世界是中國的世界,毫無疑問。中國走向世界是中國白酒走向世界最大的戰略機遇。這個機遇,正在有力的向我們走來。過去我們常講借船出海,一支木船可以借,但是我們中國這條龍要出海,正是一個良機。我建議在中國酒業協會的領導下,大家聯合起來組織一批專家學者,科學、系統全面的搞一個跨度至少10年的國際市場地層設計。這個頂層設計包括“中國白酒一帶一路計劃”,“中國白酒2025計劃”“互聯網+”發展思路等等內容。
第二個標準創新,白酒標準要與國際接軌
產品出口理念在國外已成為重要的戰略事項,因此白酒要進入國際化時代,必須首先建立國際承認的國際標準。我們應該共同制定和實施白酒國際化戰略,提升白酒標準,對產業國際化的技術支撐作用。制定白酒國際化標準,要加強要世界各國組織的交流與互動,讓中國白酒的科學價值和卓越品質,體現在國際標準中。
第三個文化創新,白酒國際化不忘中國風
越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無論是我們釀造工藝、包裝工藝、廣告宣傳,都應該體現中國風。白酒的國際化,就是的白酒文化的國際化,所以我們白酒行業,應該在國際化之前,精心設計自己的文化訴求和話語體系。